加法与减法,是计算方式,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重要手段,做“加法”提增量,做大做好“蛋糕”很关键;做减法,消除化解不利因素也很重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处于改革攻坚期,结构调整期,发展转型期,建成小康期,利益整合期,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期,深化供给侧改革,如单纯做加法做增量已经无法支撑。在经济中低速增长的新常态形势下做好减法,有加有减、加减并用才是科学务实的治国理政良方。
细读李克强总理的报告,今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做减法的相关安排部署清晰地贯穿其中,主要体现在:减税负,轻装上阵。全面清理规范政府性基金,取消城市公用事业附加等基金,授权地方政府自主减免部分基金,地方也要削减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适当降低“五险一金”有关缴费比例。取消或停征中央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35项,收费项目再减少一半以上。全年再减少企业税负3500亿元左右,涉企收费约2000亿元。这样做减法,是以政策红利让其轻装上阵,在参与市场竞争赢得主动、争取胜算。
减贫困,共奔小康。全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完成易地扶贫搬迁340万人,实现进城落户1300万人以上。医疗改革要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各级政府要坚持过紧日子,中央部门要带头,按不低于5%的幅度压减支出,决不允许增加“三公”经费。这样做减法,挤出更多财政资金用于扶贫脱贫,改善民生,让小康步伐更坚实。
减污染,保卫蓝天。今年去产能要再压减钢铁产能5000万吨左右,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以上,淘汰、停建、缓建煤电产能5000万千瓦以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分别下降3%,PM2.5浓度明显下降。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4%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这样做减法是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还百姓以蓝天绿水、清新空气。
减证照,松绑激活。全面实行清单管理制度,制定国务院部门权力和责任清单,减少政府的自由裁量权,增加市场的自主选择权。清理取消一批生产和服务许可证,海关实现全国通关一体化。这样做减法,进一步简政放权、放权松绑,降低门槛,解除束缚,打通渠道,激发创造力,释放新活力。
报告中的减法既是政策导向,也是措施办法,还是任务指标,更是庄重承诺。这样的减法,其背后是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的把握,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引领,是对于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适应。做好减法,其实质是提质增效,是松绑激活,是民生受惠,是去劣保优,是去短补长。这减也是为加,是更优更好的加。做好减法,真正把减的指标减到位、目标减到位,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才有保证,群众百姓才会有更多更好更实在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