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面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3年08月08日 星期四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危难之中显身手
  ——蒸湘区堰头村

  “借水”解邻“渴”

  ■本报记者  刘思远  通讯员  成振锋  实习生  郑志远

  “要不是隔壁村放水灌溉,田里的作物恐怕就要绝收了。”昨日,衡阳县板市乡板市村村民袁先东望着白哗哗的“救命水”不断流向自己家的三亩稻田,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替袁先东解了燃眉之急的灌溉水,来自于邻近的蒸湘区呆鹰岭镇堰头村。

  在四天前,袁先东的稻田已经出现开坼,稻叶也开始发黄变蔫,而板市、化成两村的千亩水稻基本上跟老袁家的情况差不多。看着马上要抽穗的禾苗就快枯萎了,百般无奈之下,村干部决定向邻村堰头村“借水”。

  已经干旱了近2个月,在这“水比油贵”的节骨眼上,堰头村能答应借吗?

  三级提水保灌溉

  堰头村位于板市村、化成村上游,三个村的灌溉水主要来源于杉旭河。但近来一直无雨水,杉旭河早在7月初就已经断流。

  堰头村也并非水源丰富之地,除了杉旭河无其它水源,因此一直是蒸湘区抗旱的重点村之一。今年7月,全村700亩一季稻严重缺水,面对严峻形势,在区、镇的支持下,村支书褚秋元带领村民租用挖机,在杉旭河河床内开挖出了一条宽1米、长1000米的水渠,同时用8台电泵抽水机昼夜作业,从蒸水河提水倒灌入杉旭河,采用三级提水灌溉的方式,有效缓解了堰头以及相邻的土桥、松陂三个村稻田的旱情。

  “堰头村由于地势偏高,一直以来就缺水,为了预防稻田干死,从7月21日开始我们村就采用机械开挖水渠。”褚秋元告诉记者,前几年也遇到过大旱,凭经验感觉稻田可能会遭遇缺水,所以一早就动员村民做抗旱准备。

  在抽水灌溉的这20多天里,镇干部、水利部门工作人员和村干部采取蹲点,24小时值班轮流作战方式,守在杉旭河边,确保每一亩田地都能得到河水的润泽。目前,堰头、上桥、松陂三个村的稻田无一受旱。

  大旱无情人有情

  前不久,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板市村村干部找到褚秋元。在得知板市村、化成村的山平塘已干涸,附近没有水源的情况下,褚秋元着召集村干部和村民开会讨论,并向呆鹰岭镇政府上报此事,最后经过大家同意,决定发扬“龙江精神”,将水渠延长300米,从杉旭河提水倒灌板市村、化成村农田。

  “以前河边有20多台电泵抽水机,为了支援邻村灌溉,村民将这些抽水机都撤了。”褚秋元说,经过村里科学调水,将堰头、土桥、松陂、板市村和化成村抽水时间错开,不仅能提高灌溉效率,还能缓解干旱严重的两个村用水。

  “没想到提前做准备不但救了附近几个村的稻田,还能缓解衡阳县几个村的灌溉用水。”望着白哗哗的水龙从杉旭河“游”向邻村的稻田,喜的不止褚秋元,还有板市村、化成村的村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瓜农忧瓜贱愿天热
与“太阳”赛跑的理发师
危难之中显身手
亲仁水电站倾力解囊“救”农田
衡阳日报版面四A04危难之中显身手 2013-08-08 2 2013年08月0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