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设施均等化。近年来,常宁市大力实施基础文化设施全覆盖工程。陆续建成了文化休闲广场4个,乡镇文化站22个,“农家书屋”595家,覆盖率达84.3%。抓好了图书馆、文化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建设,改扩建了水口山工人运动陈列馆,免费向市民开放公共文化场所,市民文化活动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此外,还修建罗桥瑶族风情园、大德广场等一批文化特色工程。
文化产品品牌化。该市整合优势文化资源,着力打造了3个文化产业品牌。“常宁版画”文化品牌两次应邀赴深圳观澜美术馆参加国际版画交流与展示活动,登上了湖南电视台《艺术玩家》栏目进行拍卖;“中国印山”篆刻品牌以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中国印山为载体,开发面积达42平方公里,通过摩崖的形式,将我国几千年的书法、印章艺术篆刻于一山,堪称“中华一绝”;“瑶族风情”民俗品牌中的曲艺“瑶族谈笑”列入全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文化活动多样化。2008年以来,该市先后推出大型歌剧《红岩颂》、《江姐》、《夏明翰》等,在省、衡阳巡演60余场,观众达10万人次。原创歌剧《夏明翰》在省、市各级公演后引起强烈反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连续举办了“和风常宁群众文化艺术节”、“和谐常宁月月乐”、“春节文艺联欢晚会”、“元宵龙狮汇”、“端午赛龙舟”等大型群众性文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