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面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3年05月30日 星期四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遭遇“最难就业年”,
大学生们何去何从?
  专家建议

  现状调查

  “我已经面试了四家企业了,但是都失败了,昨天刚面试完第五家,正在等待他们人事部的回复。”5月25日,我市一高校即将毕业的小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找工作好难,都想直接回家啃老算了。

  2013年夏天,我国将有699万高校毕业生迈出大学校门,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规模最大的一次。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生于1990年,被认为独立、反叛、个性张扬、自信而脆弱的第一批90后,面临着被网友戏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 

  

  压力:三万大军卷入“择业”洪流

  小韩是我市一所高等院校英语专业应届毕业生,在采访中她向记者诉苦:“面试了好几家翻译公司都失败了,现在感觉很焦虑,经常睡不着。”不仅小韩,学环境与安全工程专业的小秦也遇到了同样的难题,他告诉记者,“我想考公务员,但是竞争压力真的很大。我这个专业对口的工作又不好找,其他的行业又不愿意做。”

  今年全市约有近3万大学生将走出大学的象牙塔,卷入就业竞争的激烈洪流中。据市教育局学生科科长刘晓阳介绍,衡阳市高校今年共有应届研究生761人,应届本科生15134人,应届大专生11961人,共计27856人。据统计,截至目前,今年我市本科以上毕业生就业签约率约为62.2%,其中三本签约率约为55%,专科就业率约为70%。

  伤痛:大学青春何以“荒废”?

  逃课、上网、恋爱……上课睡觉,晚上通宵打游戏,浑浑噩噩中“荒废”了大学青春,“一眨眼”发现即将毕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部分90后应届大学生连呼“后悔”。记者采访一名法学专业的学生小张,他如是回答:“法学不学精根本就很难就业,司法考试又没通过,这四年就当没学了。”南华大学文法学院副院长马汉钦认为,部分大学生大学学习不认真,动手能力差,缺乏实践经验,使得就业“困难重重”。

  “高考填志愿时周围的人都说学经济学好,以后可以成为经济管理类人才,如今找工作时却被‘泼’了一盆‘冷水’。”我市应届毕业生小金向记者诉苦。在采访中,一些大学毕业生抱怨自己的大学专业课太过理论化,根本不能投入实践。我市某高校一名机械专业的学生说道,“老师教的东西太理论化了,生涩难懂,还不如多带我们做做实验,多了解前沿的新技术才是正道。” 

  尴尬:“隐私”遭遇轮番拷问

  “你父母在哪里?男朋友在哪里工作?准备什么时候结婚?……”在采访中,不少学生表示都遇到过被“追问”个人隐私的经历,感到尴尬却很无奈。小鲁学的是会计专业,有过几次求职失败的经历,对方听说她男朋友在长沙就立马变了脸色,认为她呆不长久。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性别歧视、生源地域歧视、经验歧视成了“横”在不少大学生面前的“拦路虎”。南华大学硕士研究生小陶告诉记者,班上男生投简历的命中率明显高于女生,不少公司经常发布的招聘信息里也有注明只要男生或者男生优先,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女大学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 

  

  优化专业设置

  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

  “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困难,另一方面是不断告急的用工荒”。 我市一高校教育专家曾老师表示,这种“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的情况折射出劳动力市场的结构特征与社会对劳动力需求不吻合,由此而导致的失业被称为“结构性失业”。曾老师表示,高校应该根据社会人才需要的新情况适时优化专业设置,促进学生对口就业。

  “高考选专业时不要盲目跟风,要选择最喜欢、最适合自己的。”对于专业选择,曾老师如是说,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高校要想方设法提高培养质量,可以适当增加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等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职场竞争能力。

  加强就业指导

  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今年毕业生就业压力非常大,各高校应着力拓宽就业渠道,通过建立大学就业信息网、就业信息栏、移动短息平台、飞信和QQ群等渠道向毕业生发布招聘信息,积极组织校园招聘会。”刘晓阳告诉记者,政府和教育部门应该进一步做好“牵线搭桥”的工作,建立好招聘方和求职方的对接平台系统,提高信息匹配率,适当支持大型校园招聘活动进驻衡阳各大高校,并将其纳入公共服务体系。

  “行行出状元,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时,就勉励当代大学生脚踏实地,转变择业观念。”我市一教育专家王教授表示,目前一些大学生眼高手低,遭遇挫折就焦虑胆怯,乱了方寸,这些心态是不可取的。“各高校要加强就业的宣传和引导。学校辅导员应该多关注毕业生的就业心态,适时予以开导,学校就业处应该多开设些就业指导讲座,向毕业生传授些就业技巧、就业心理调适方面的知识,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

  关注就业公平

  扶持毕业生自主创业

  “各高校应加强毕业生创业教育,以创业促就业,为学生创业搭建平台。”刘晓阳表示,我市出台了《关于支持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意见》,应该加大政策扶持落实力度,各高校可以建立创业实习基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充足的场地、资金、实训、指导等方面的服务。   

  针对当前青年创业中的实际困难,我市一教育界人士陈先生提出,政府部门要加大扶持力度,督促各级各部门将现有的优惠政策落实,包括银行的商业贷款、小额贷款、政府和其他机构的无偿自主风险投资资金、创业基金等。“要加大人力资源市场监管力度,及时纠正性别歧视和其他各类就业歧视现象。”陈先生指出,5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了关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不得对求职者设置性别、民族等条件,招聘高校毕业生,不得以毕业院校、年龄、户籍等作为限制性要求,政府和教育部门应加大监督力度,确保大学生公平就业。

  █本报记者  伍婷婷   实习生  钟奥林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8版:版面八
遭遇“最难就业年”, 大学生们何去何从?
教研创新的“躬行者”
“跃龙”学子 喜迎“六一”
唱响改革“最强音”
打造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衡阳日报版面六A06遭遇“最难就业年”,
大学生们何去何从?
2013-05-30 2 2013年05月3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