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项目”力拔头筹
此次共启动重大项目114个,投资总额为951.19亿元。其中,投资额10亿元人民币以下的项目99个,投资额在10-20亿元人民币之间的项目8个,投资额在2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项目7个。衡阳此次共启动重大项目46个,总投资额达393亿元,项目个数及投资金额居湘南三市之首。其中,深圳华南城投资120亿元建设的华耀城项目成为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中国五矿投资55亿元建设的水口山金铜项目等,也是承接产业转移的“龙头翘楚”。
会上推介了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衡阳经验”。去年,我市共引进项目1007个,总引资额1278亿元,到位资金503亿元;共承接产业转移项目506个,其中世界500强企业4家、大型央企5家;新批外资项目112个,实际利用外资6.04亿美元,增长21.5%;全年共完成标准厂房建设300万平方米。去年8月,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首批重大项目共启动92个,总投资为719.4亿元。按区域来划分,衡阳市启动36个项目,投资总额289.1亿元,项目数量和投资额度均居三市之首。目前,全省92个项目已累计投资161.68亿元,衡阳市36个项目已累计投资93.65亿元,投资进度仍居三市首位。
打造对外开放“桥头堡”
陈叔红说,承接产业转移要坚持招商与选商相结合、普招与点招相结合、产业招商与园区招商相结合。
何报翔以“马路变宽了、城市变靓了、产业变强了”盛赞衡阳的发展变化。他还以“贡献大、工作实、氛围浓”充分肯定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指出湘南三市真正成为了全省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和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何报翔对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提出了“顺势、谋变、求实、聚力”要求。
——顺势。当前,最大的“势”,就是全球产业分工深化调整、国际国内产业加快转移的大趋势。另外一个“势”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在转型,投资、消费、出口协调拉动成为大趋势,扩大内需提上首位。如果我们能顺应这个大趋势,引大资,建大市场,形成大开大放大流通的格局,放大我省承东启西、辐射东中西市场的区位优势,这无论对扩大消费,还是吸引投资,都是好事。
——谋变。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大竞争中,要“敢变”、“善变”、“求变”,郴州、衡阳、永州三市等都要在“变”字上做足文章,打破条条框框束缚,形成开放发展的综合优势。还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对那些不合理的税费、不必要的环节、不科学的办事程序、不合时宜的规定等,要主动梳理,或废除、或减免、或优化,提高服务效能。
——求实。要把项目做实,把产业做强,把平台做实。当前,要重点解决项目开发水平低、项目履约率不高的问题。做产业不能贪多贪全,要明确重点,逐个地做强做大。还要切实提高园区开发建设水平,增强承载能力。
——聚力。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各级各部门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及时研究、协调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体效能,形成示范区建设的强大合力。要借力国际、国内商协会和国际友人,通过牵线搭桥,提高招商实效。要加强与国家相关部委的沟通汇报,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和政策支持。
武吉海指出要不断优化政务环境,为承接产业转移创造良好条件。
提升新标杆 打造升级版
“衡阳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工业重镇、源远流长的文化名城、风光旖旎的旅游胜地、环境优美的宜居家园。”李亿龙在致辞中生动推介“魅力衡阳”。
他说,当前,衡阳正处在加快建成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这次会议的召开,必定为我市承接产业转移创造良好机遇,提供强大动力。
李亿龙强调,一定要围绕“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总基调,按照“提升新标杆,打造升级版”的总要求,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趁势而为,乘势而上,大力推进开放带动,借外力强内功,促发展;大力推进基础先行,以实干求实绩,增强发展后劲;大力推进兴工强农,做强工业、做实农业,城乡一体,整体联动;大力推进创新发展,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汇聚正能量,争创新优势,实现新跨越,努力把衡阳建设成为竞争力强、影响力大、美誉度高的工业重镇、文化名城、旅游胜地和宜居家园,全面打造衡阳经济社会发展的升级版,不断开创衡阳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省政府副秘书长王光明主持会议。省商务厅厅长谢建辉作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推进情况工作报告。周海兵在会上介绍我市承接产业转移工作情况。永州市市长严志辉、郴州市常务副市长李评在会上分别介绍了永州市和郴州市承接产业转移工作情况。
副市长邓柯参加会议。
昨天上午,与会人员还现场参观了中科光电、得意电子、富士康、衡阳综保区、华耀城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