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省畜牧水产局局长袁延文带领相关人员在湘江常宁大渔湾江段放流“四大家鱼”。经过5年精心培育、体重达到10公斤的“青、草、鲢、鳙”融入了大渔湾。(见4月10日本报报道)
为何要在此地放流?报道中说,常宁大渔湾江段为全国三大家鱼产卵场所之一的湘江四大家鱼产卵场核心区,弯道多,水流急,有良好的家鱼产卵场所,但洄游到该江段产卵的群体却较少。
为何“洄游到该江段产卵的群体却较少”呢?报道中没说。难道是鱼不会游泳了,或者是鱼已经迷失了方向,找不到世代产卵的地方了?
非常喜欢看一些科教片。曾经在一个科教片中看到一个神奇的景象,说的是大马哈鱼从太平洋中洄游到俄罗斯的贝加尔湖,中间历经艰难险阻,只为了一个目的——到出生地产卵,繁衍后代。
根据自己仅有的一点生物学常识知道,洄游是不少鱼类的天性,这也是亿万年生物进化的神奇。可见,鱼类忘了洄游应该是不太可能的。那却又是为何呢?唯一能够解释的是人类的活动已经破坏了鱼类的生存空间,破坏了鱼类赖以生存的天性。
常听在湘江打渔的人抱怨,现在湘江里难得见到大鱼了,不如从前,时不时可以打到几十斤的鱼。到农村里去,也不时听农民朋友们说,现在,田里的泥鳅、黄鳝越来越少了。不像小时候,每天都可以捉好几斤回家当成美味。
为了口腹之利,一些人开始“竭泽而渔”。前不久,有报道说,一些人晚上在湘江边用电打鱼,电击棒伸入水里,小鱼、小小鱼一捞半篓。鱼尚未成年,就早早地“夭折”了。从其他的报道中得知,在瑞士,钓鱼的人随身带着一把尺子,当钓上一条鱼时,就用尺子量一下,不够尺寸的鱼又重新放进湖里,何解?因法律有限制,国民亦自觉遵守。
为了给鱼类一个成长期,湘江从4月份开始禁渔,但有报道况,湘江里打渔的却屡禁不止,问之则说,反正没人管。
人类要生存,需要吃,需要电力,需要灌溉,需要防洪,需要航运……空间无限扩大,势必要挤压其它生物的生存空间,这也是一种无赖。于是,在中国的母亲河长江,中华鲟成了濒危物种,曾经在长江、在洞庭湖随处可见的江豚日见稀少。
现在,普世的价值观已经转向和谐共存了,在人类本身生存的条件足够的情形下,我们开始追求一种美好的生活空间,这个空间不只是人类,还有大自然其它的生物种类。
我们现在用得较多的一个词是“环保”。环保最终极的目标,应该还是营造一个人与动物和谐共存的美好的生活环境。
我们放流鱼儿,就是为了给鱼儿营造一个好的生存空间。自己有了好的生存空间,也要给其他人、其他生物一个生存空间,这应该才是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