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进式”课堂教学强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旨在探索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学习模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该教学模式包括预习交流、探究解惑、巩固延伸三个层次。其中,“预习交流” 包括“要求提示”、“自学交流”、“点评小结”三阶段,指上课前由老师布置预习内容,推介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参与学生的交流,点评学生的预习情况,在保护好每一个学生积极性的前提下,指出不足,提出改进的希望。“探究解惑”包括“质疑探究”、 “评价总结”、“点拨解惑”三部分,要求教师组织学生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质疑,然后展开讨论,进行探究;在学生质疑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成为学生中的一员,随时进行点拨,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点拨解惑氛围。“巩固延伸”由“练习检测”、“生活链接”、“学练运用”三部分组成,强调已学知识的重温巩固和迁移,逐步形成新的能力,教师引导鼓励学生接触生活,用所学知识为生活服务,并从生活中学习新的知识。
据了解,为了推进“递进式”课堂教学模式实施,衡阳市实验小学专门成立了由该校校长刘梁生为组长的课改领导小组,并成立了年级学科备课组、课程改革学科组,下设年级备课组,由各学科组长制定课程改革计划,积极开展年级学科备课组活动,编写学科导学案。该校还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来落实“递进式”课堂教学模式,如要求教师每课教后写上教后记,年终每人上交一篇教学反思,将教师组成同伴互助组对教育教学进行探索;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名校的成熟经验和做法,教师返校后再进行实践活动;开展优质课评比、课改案例、优秀教学设计等评比活动,重点探索高效的新课程课堂教学,及时总结推广课改中的经验。
本报讯(记者 伍婷婷)学生们时而分成小组讨论,时而扮演“记者”采访,甚“穿越”到了古代,充当“孔子”朗诵经典……这是近日记者在衡阳市实验小学“递进式”教学展示观摩会上见到的真实场景。在观摩会现场“递进式”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摆脱了传统“说教”式课堂,学得不亦乐乎。据悉,衡阳市实验小学校长刘梁生引领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投身新课改,不断改革课堂教学,该校新课改的创新成果——“递进式”课堂教学的推进有条不紊,备受关注。
鉴于“以人为本、以学习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刘梁生认为校长应该践行六个“要善于”着力引导课堂,即善于引领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自身素质;善于引领教师建立和执行备课制度,提高备课质量;善于引领教师积极投身新课改,不断改革课堂教学;善于引领教师改进作业设计;善于建立和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善于引领教师创建交流平台,加强教学研究。
从教育理念、教学作风、教学能力三个方面严格把关,刘梁生在考察、评价和训练、提高教师队伍时,注重落实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推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领学生拓展文本,实现教书与育人双丰收等等新的课堂教学理念。
刘梁生还在督促教师认真备课上动脑筋、想办法、出成效。除了推行常见的教师集体备课制外,为解决少数教师对备课不重视,走过场或临时抱佛脚的问题,他在学校建立提前一周备课制、课前回忆教案制,要求该校教师至少提前一周准备好下一周所教课程的教案;教师在每次上课前要用3—5分钟对下一堂课的教案进行一次回忆,对教学思路留下清晰印象,特别是板书计划等重点内容要在脑海中形成画面,做到胸有成竹。
为了引领教师积极投身新课改,不断改革课堂教学,刘梁生要求该校教师灵活运用教学方法,适度处理教学要素,熟练掌握语言艺术,合理设计教学模式,推出了“递进式”教学模式,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做到课内外结合、集散结合、难易结合,循序渐进开展课堂教学,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氛围。
刘梁生还积极引领教师创建交流平台,加强教学研究,建立了典型课案集体点评制,围绕课题调查研究,每个学年都派出部分教师去各地名校参观学习。教师们带着任务出去学习,返校后再从所观摩的课堂教学中选取一节,在全校公开重演示范,收到“一人听课、全校教师受教益”的效果。
“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在校长刘梁生的引领下,该校教师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各种创新课堂教学的教研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了出来,如《一上课就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如何导课》、《现代教育技术使用举隅》、《抓住关键词突破课文》、《复习与新课》、《语文课堂对其它课教学内容的运用》、《课堂练习的设计》、《如何拓展升华课堂内容》……该校教师们以各自的研究成果互相启发,加以综合消化,较好地优化了自身的研究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