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顶着酷暑,一位环卫工人正在清扫大街,身后跟着一名小男孩不停地扇着扇子……最近,发生在四川乐山街头的这一幕感动了无数网友,“太懂事了”“孝心少年,未来可期”……对于网友的称赞,打扇的10岁男孩王超却很平静,“这没什么啊。看到妈妈很累,汗水都浸到眼睛里了,很自然就想帮妈妈打打扇。”
点评:小“暖男”王超给妈妈打扇,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发自内心的“真爱”。妈妈住的地方没安装空调,他却说虽然妈妈这里很热,但是有妈妈的爱。他也经常陪妈妈扫街,并总是带一把扇子为她打扇。妈妈扫的是生活,孩子扇的是孝心。开展劳动教育,不妨从让孩子学会给父母打扇之类的身边小事开始。
2.进入暑假以来,各医院眼科、口腔科、内分泌科迎来就诊小高峰,打主力的正是青少年。媒体调查发现,学生暑假扎堆看病主要表现为近视号成热门、牙齿矫正呈现低龄化趋势、到医院打生长激素的学生较多等。专家提醒,对手术治疗近视要慎重,也并不是所有“歪”牙都要立刻矫正,生长激素更不是想打就打。
点评:学生暑假扎堆看病现象须得到分类疏解,假如笼统应对,甚至忽视其他重要原因,就容易导致“药不对症”。更重要的是,医院诊疗时间安排应该考虑学生的特殊性,要更加便于学生看病。比如可考虑在周末设立学生就诊专场,并强化医校沟通,选择在学生课业负担较轻的时期,为学生做手术,以降低诊疗对学业的影响。此外,平时也需通过医校协作,让医疗服务走进校园和课堂,通过预防和早期干预,来减少近视手术、牙齿矫正、身高干预等医疗需求。如此分类施策、精准疏解,暑期看病的学生数量势必明显减少。
3.“现在有了充电桩,居民充电方便多了,飞线现象也没了。”7月17日中午,江苏省南通开发区小海花园居民胡惠冲将电瓶车停进车棚,插上充电线,掏出磁卡在仪器上一刷,“嘀”一声,充电器开始工作。据报道,截至目前,南通开发区已为27个社区安装充电桩2570个,消除飞线充电安全隐患,整治管线“蜘蛛网”670幢楼。
点评:社区安装充电桩,这无疑是整治“飞线充电”的一大“实招”。笔者以为,有了“充电桩”,居民就不会“飞线充电”,或让电动车“入梯上楼”。可见,解决居民“急难愁盼”之事就应多些“实招”。当然,除了拿出一些实实在在的“实招”之外,相关部门还需对“飞线充电”乱象进行“综合施治”。相信,只要相关部门拿出更多“实招”,再辅以宣传教育和消防普法,就一定能有效遏制居民“飞线充电”乱象的发生,从而消除火灾隐患,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综合新华网、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