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面十五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09月17日 星期五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引导楼外停车 需有车主思维

  ■伏   特

  近来,我国多地出台地方性法规,进一步对电动自行车室内停放、充电进行明确限制,同时加快室外停放点和充电设施的建设。应急管理部也发布《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对电动自行车的停放和充电予以明确规定。这是对当下我国电动自行车使用现状和使用安全的及时法规补充,也将引导电动自行车使用管理朝着更加规范便捷的方向发展。

  当下,一些电动自行车主将电动车推上楼停进家,更多是无奈之举。一则在于担心电动车停放室外被偷盗,二则在于担心车在室外风吹日晒容易毁坏,三则室外无充电装置而被迫回家充电。事实上,只要城市、小区能够满足车主的这些条件,车主其实更愿意将车停在楼下。理解了车主的真实想法,制定措施、建设设施才能更有针对性,才更能得到车主的青睐。

  因此,妥善疏导引导是落实好规定的有效手段。破解电动自行车上楼充电难题的关键,在于给车主提供一个更加便捷安全的停车设施。事实证明,只要基础设施、管理配套跟上,车主自然会“用脚投票”。小区管理者应当充分调研、合理规划,搭建充足的停放场所,提供充足的充电设施。还要加强监控管理防止偷盗,让车主停得安心,这样规定就会自然落实得好。

  同样,设施建设也得有车主思维。设计者要换位思考,站在车主的角度爱护车辆,优化设计,设施才能赢得车主认可。电动自行车停放和充电的设施看似简单的工程,但关系到车主们每天外出交通的便捷程度,关系到居民居住的安全舒适程度。小区物业切不可一建了之,更不能机械落实,让车主停的安心、用的舒心才是关键。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别把“恶俗婚闹”当有趣
世相浅见
谨防游乐园变“不乐园”
引导楼外停车 需有车主思维
文化传承,不能丢了“老味道”
衡阳晚报版面十五A15引导楼外停车 需有车主思维 2021-09-17 2 2021年09月1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