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27日通报,5月26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9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17例(广东12例,北京1例,内蒙古1例,上海1例,福建1例,四川1例),本土病例2例(均在广东);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据国家卫健委27日通报,截至2021年5月26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56672.3万剂次,26日单日接种超2000万剂次。自5月12日以来,我国已连续15天新冠疫苗单日接种超1000万剂次,疫苗接种不断加速。尤其是5月13日本土多地出现确诊病例以来,全国单日接种量多次刷新纪录。
不仅要“防人”还要“防物”
近日,周边国家和地区新冠肺炎疫情依然呈现暴发蔓延态势,外防输入压力持续加大。国内安徽、辽宁、广东出现疫情,提醒我们疫情防控不可放松。为进一步指导各地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接下来疫情防控需要注意哪些方面?专家对此做出解读。
自5月13日起,安徽、辽宁、广东相继发现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再次提醒我们疫情防控不可放松。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介绍,最新版新冠肺炎防控方案中完善了总体防控要求,加强外防输入政策措施,坚持“人物同防”。
方案强调,加强对进口冷链食品及其加工、运输、存储、销售场所环境,进口高风险非冷链集装箱货物的抽样检测和预防性消毒。
方案要求,发现核酸检测阳性物品后,对相关物品临时封存、无害化处理,对工作区域进行消毒处理。根据传播风险评估结果,对接触人员采取健康监测和核酸检测,必要时采取隔离医学观察。
疫情监测七大重点
贺青华介绍,最新版防控方案提出了强化疫情监测,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监测方案,指导各地开展新冠肺炎监测工作。
据了解,方案中明确了疫情监测的七大重点,分别为医疗机构就诊人员监测、风险职业人群监测、重点人群健康监测、重点机构监测、物品和环境监测、病原监测和变异株影响监测。
同时要求,发现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时,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第三方检测机构应在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表示,防控之弦必须时刻紧绷,防控措施必须落实落细,要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隔离管理更加严格
贺青华表示,此次方案修订涉及的另一个方面是强化隔离医学观察管理,加强入境人员、密切接触者等隔离医学观察管理和核酸检测。
方案要求,隔离医学观察期间应采集鼻咽拭子进行核酸检测,解除隔离时应同时采集2份鼻咽拭子样本,分别使用不同核酸检测试剂检测,两次检测原则上由不同检测机构开展。
方案明确,解除隔离后开展7天居家健康监测,期间做好体温、症状等监测,减少流动,外出时做好个人防护,不参加聚集性活动,并在第2天和第7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
做好重点人群疫苗接种
据国家卫健委通报,截至2021年5月26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56672.3万剂次。26日单日接种超2000万剂次,再创单日接种新高。
贺青华介绍,此次方案要求,强化疫苗接种,持续做好重点人群和疾病传播风险较高的人群的疫苗接种工作,不断扩大接种人群范围。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表示,除了保持已有的防控措施以外,接种疫苗目前是首选措施。
“我们国家疫情防控总体比较好,这也给我们疫苗接种赢得了时间,也赢得了空间。在这种情况下,才能让我们的疫苗接种分重点、有序地开展。”他提醒,在没有疫情的时候,接到疫苗接种通知的时候要积极接种疫苗,这样可以让免疫屏障早一天建立起来,不要出现疫情的时候才积极接种。
贺青华表示,第八版防控方案更加完善。“全国各地按照防控方案的总体要求能够及时发现散发的病例或者是聚集性疫情,做到早、小、严、实,科学精准、有力、有序、有效的处置疫情,真正做到发现一起疫情、扑灭一起疫情,巩固我们疫情防控的成果。”
国药新冠灭活疫苗Ⅲ期临床试验中期分析结果正式发表
关于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新冠疫苗Ⅲ期临床试验中期分析结果的论文26日正式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研究显示其两款灭活疫苗保护效力分别为72.8%和78.1%。这是全球首个正式发表的新冠灭活疫苗Ⅲ期临床试验结果。
论文总结分析了中国生物旗下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的新冠灭活疫苗的有效性、安全性等Ⅲ期临床试验结果。自2020年7月16日起,40411名受试者入组并被随机分为含铝佐剂的安慰剂组、新冠疫苗WIV04组(武汉所)和HB02组(北京所)。受试者平均年龄36.1岁,84.4%为男性。
受试者间隔21天接种两剂。第二剂接种后14天,累计确诊142例有效病例:铝佐剂组95例,WIV04组26例,HB02组21例。两款疫苗组人群保护力分别为72.8%和78.1%。铝佐剂组出现2例重症病例,疫苗组均未出现重症病例。疫苗组中,血清中和抗体阳转率均高于99.0%,铝佐剂组为2.3%。
接种后7天总不良反应发生率铝佐剂组为46.5%,WIV04组为44.2%,HB02组为41.7%。不良反应多为注射部位疼痛,严重程度多为1级。
论文最后指出目前研究仍有一些局限性:临床试验未纳入孕妇和18岁以下青少年,但针对青少年的研究正在进行;对在慢性病患者、女性和老年人等人群中的有效率评估仍显不足;由于受试者中只出现2例重症,所以尚无法得出可预防重症的结论;尚无法回答灭活疫苗能否预防无症状感染的问题。
论文称,这只是Ⅲ期临床试验的中期分析结果,研究人员目前仍在收集更多数据,继续评估疫苗长期保护效力、预防重症和死亡的效果以及免疫持久性等问题,并得出最终的分析结果。
隐瞒接触史致88人被隔离 安徽一男子被判刑
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人民法院日前开庭审理一起妨害传染病防治案,并当庭宣判,判处被告人杨某某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两年。被告人当庭表示服从法院判决,不上诉。
法院审理查明,自2020年1月13日至2020年2月7日,在杨某某确诊新冠肺炎之后,怀远县人民医院医护人员数次询问杨某某是否与疫情发生地区来人有过接触史?然而杨某某故意隐瞒其与武汉返回的女儿一家有接触史,致使怀远县人民医院医护人员27人、医院病人61人被隔离。
怀远县人民法院审理认为,杨某某行为已构成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因其自愿认罪认罚,可以从轻处罚,遂作出上述判决。
相关链接:
“数读”一周全球疫情
世界卫生组织25日发布的全球新冠疫情周报显示,截至5月23日的一周,全球新增确诊病例超过410万例,较前一周下降14%;新增死亡病例约8.4万例,较前一周下降2%。尽管这两项数据已连续第4周下降,但相对来说仍处于疫情暴发以来的高位。
这一周,世卫组织划分的全球6大区域中,欧洲地区和东南亚地区的新增确诊病例数都比前一周显著下降,分别下降25%和21%。美洲地区、东地中海地区、非洲地区和西太平洋地区的新增确诊病例数与前一周相比波动不大。西太平洋地区的新增死亡病例与前一周相比增加了22%,而欧洲地区和东地中海地区这一数字下降明显,分别下降了21%和11%。其他几个地区变化不大。
这一周,新增确诊病例数居全球前5位的国家是印度、巴西、阿根廷、美国和哥伦比亚。其中,印度新增确诊病例数比前一周下降了23%。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24日在第74届世界卫生大会开幕式上谈及全球新冠疫情形势时说,截至目前,尚未出现能严重破坏现有疫苗、诊断或疗法有效性的变异新冠病毒。
世卫组织网站最新数据显示,截至欧洲中部时间25日15时59分(北京时间25日21时59分),全球确诊病例较前一日增加438704例,达到167011807例;死亡病例增加9322例,达到3472068例。
综合新华社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