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面十五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03月30日 星期二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幸福屋场春韵流淌

  ■贺成授

  春风拂面,阳光明媚。我们用惊喜的情意,拥抱这片清新土地。连片的别墅,整齐的菜园、洁净的庭院,被各种花草渲染成的姹紫嫣红,蓬勃出盎然生机。晨露是绿叶轻捧的微笑,缀满枝头。含苞的花簇,袒露着饱满的激情,孕育着一段甜蜜的芬芳。这就是被外界称为“幸福屋场”的地方,位于衡南县柞市镇代泉村杨梅组。

  杨梅组,一个小山村,它地处丘陵地区,土壤为紫色页岩结构,自然条件恶劣,曾经是当地“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每到夜幕降临,无所事事的村民聚集在水塘边,希望水能聚集月亮与富裕的慰籍。

  改革开放的浪潮如春风,从收音机里吹醒了这个小山村。年轻人争先恐后离开,走进城市,寻找年少时该有的梦想。年长者留守故乡,照看小孩。

  时光的摆渡者,将风景不断变换。山一程,水一程,风雨兼程,南北为家。乌鲁木齐、长沙、衡阳等大中城市留下了杨梅人奋斗的足迹。建筑、加工、运输等行业,一一涉猎。刻苦钻研,吃苦耐劳,由徒弟变师傅,由师傅带新手,逐渐带动全组的年轻人,走上发家致富之路。个个都“混得不错”,并有许多人在外地安家落户,现在杨梅的乡贤有很多。

  故乡是每个游子的乡愁,是连着母亲的脐带。故乡用勤劳、贤惠和美德,唤醒每一个儿女肩挑“爱拼才会赢”走天下,让每一个儿女始终保持素朴笃实的情怀。无论发财还是当官,故乡情结无时无刻不在脑海中摇曳。近年来,有不少随着儿女外出的老人叶落归根,又重新回到故乡。年轻人经过生活的磨砺,承载先辈坚定的信念和诺言,回报家乡父老乡亲。尽力给故乡盖上一床“棉被”,或加上一件“衣服”,让故乡时刻温暖。

  2007年春节,一种春韵在杨梅悄悄发芽。乡贤们自发捐款20多万元,兴建一所集体食堂。食堂平时的生活来源,一方面由在外的成功人士赞助,捐款不计金额多少。捐物的直接从市区或者镇上采购,包括日常生活用品和水果荤菜等。另一方面与代泉村共同出资,开发油茶和果园。同时兴建了集体菜园,既让大家茶余饭后有地方进行劳动,又让食堂保障了新鲜蔬菜的供应。每天,家家户户欢聚一堂,其乐融融,俨然就是一个大家庭,以朴实而幸福的方式活出了“幸福屋场”的快乐人生。

  走上致富路,镇政府在行动。镇政府几乎每年都举办“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发动企业家捐款捐物。昔日贫瘠荒凉的乡村一步一步地变得美丽起来。道路硬化了,路灯亮起了,别墅建起了,活动广场兴起了。引进了本土企业家回乡创业投资。同时加快土地流转,新增农业产业合作社。大力实施“党支部+合作社+基地”的运作模式,让家家户户稳定增收致富。

  和杨梅村民交流,我们深深感受到杨梅的幸福屋场,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极好诠释。 走到杨梅的土地上,迎面而来的是一张张笑脸。我知道,笑容背后是雨后的阳光,是沐浴的春光,是获得感、幸福感的自然流露。这里,一年四季季节在变,而村民幸福生活不变。走在杨梅的道路上,走得快了会追上幸福,走得慢了又会被幸福追上。正如祠堂门前一幅对联所写:扬四海家兴和谐,梅映红美丽幸福。一切美好都伸手可触,心中的满足悄然吐蕊。 我们与村民合影留念,一束阳光穿透了我迢遥的乡愁。作为一名地道的游子,浓浓的乡情不断地敲打着记忆,切割着思想的泪水。透过梦里乡关,已经无法丈量自己与故乡的距离。

  返程时,我多次回眸春韵流淌的幸福屋场,希望自己的故乡也与这里的山情水韵一样,荡涤凡尘,宁静处世,此生无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母亲的希望工程
朦胧诗(外一首)
在百万花海 品尝诗魔月饼
幸福屋场春韵流淌
缓慢的春天
衡阳晚报版面十五A15幸福屋场春韵流淌 2021-03-30 2 2021年03月3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