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正抓紧研究提出立法工作方案,高质高效做好相关立法工作,决定成立工作专班开展相关工作。
2018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发布的《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披露,中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餐93克,浪费率为11.7%,大型聚会浪费达38%,学生盒饭有1/3被扔掉。餐饮浪费惊人,粮食安全问题给发展中的中国敲响了一记沉重的警钟。
不少事实证明,仅仅停留在餐饮上反对浪费粮食,这是静止地、局部地、孤立地看待问题,我们要用发展的思维积极破局。
要在非餐环节节约粮食。餐饮浪费惊人不假,但是制止粮食浪费,我们的眼睛不能只盯着餐饮环节。目前我国的粮食在育种、收获、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也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浪费,每年在这些环节造成的损失浪费达350亿公斤,浪费同样惊人。岂容浪费横行?就要处处发扬节约精神,确保每一粒粮食都不被浪费。
要在非粮环节提倡节约。如果仅仅在餐饮提倡节约,效果不大,甚至适得其反。现在生活条件好多了,社会积极提倡消费,如农村有压水井,大家用水大手大脚,节约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下降。我们应该具备同理心,时刻注意节约。
要在法治环节规定节约。出口、投资、消费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疫情过后,提倡积极拉动内需,抓好双循环。旅游行业倡议制止餐饮浪费,是配合国家大局,但行业需要消费,如何平衡?这就需要国家立法规定节约,必须建立和落实。
“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大诗人陆游为我们提供了一条“不浪费粮食”的光明之道:不浪费粮食,功夫在“餐”外。“不浪费粮食”,任重而道远,要注重联系的普遍性,节约是贯通的,要想粮食节约好,其他资源节约意识也要培养和树立好。在全社会培养和形成了理性消费,注重节约的良好理念及氛围,还怕做不好“不浪费粮食”工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