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越华
近些年,常听不少人发牢骚要辞职;但往往只是牢骚一番罢了,真正走出去重闯一片世界的,还是极少数。我觉得让他们犹豫的,是不知道自己还能干啥!
这样说,当然不是鼓动辞职,只是说明一个道理:无论如何,都要有些特长。
俗话说,“家有万两黄金,不如一技在身。”“你总得有样东西拿得出手”。这是天下父母亲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对于父母亲的念叨,多少人没有往心里去过,直到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才彻底地领悟到这句话的内涵。
几年前的一天,我去悼念一位去世亲友,当时,文堂里先生道士正在休息。我拿起笛子吹了《牧民新歌》里一小段,不但笛曲清脆欢快,技术发挥得也还不错。这时,文堂先生当时就说了一句:“加盟我们乐队吧,保你衣食无忧!”我自然“谦让”了一番,因为我知道,单独把这一曲吹完都会露陷,靠演奏混饭吃,我还差得远啦!
曾经听说过这么一个故事:多年前,一个大字不识的老太要申请美国绿卡,家人都觉得这是天方夜谭,可她就是成功了。那美国人凭什么要你一老太?就凭她那一手剪纸的独门秘笈征服了那些苛刻的移民官员。这真是“你有你的挡箭牌,我有我的必杀技”啊!无论身处哪一岗位,都要锤炼自己“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职业技能。胡乔木同志曾有个“秘书宝典”:每天必须读书、思考、写作;著名表演艺术家李雪健,为饰演好电影中的焦裕禄,曾在一个月之内突击减肥20多斤;有记者采访黄永玉,问“艺术家最适合创作的是哪个时期”。黄老直言:只看你本人认真不认真,努力不努力。
没有谁是全才,你在这方面有专长,换一方面或许就成了你的短板。党的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管得严一些,就是为了保护干部,纯洁队伍,促使干部队伍专心致志学有所长,并且用其所长。为什么要丢掉自己的强项呢?而反过来分析成功转型的公务员,都有一技之长:他们或有丰富的人脉资源、出色的管理能力;或有过硬的专业技术;他们离开体制也能驾轻就熟,到陌生的行业很快风生水起。
不管是在体制内体制外,与其天天抱怨不如脚踏实地!只要在专业岗位上成为“老师傅”,走到哪里你都会吃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