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面十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7年09月26日 星期二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诵读让文本
变得更有诗意
  蒋红梅

  海德格尔说,“人应该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这话经海德格尔的哲学提升,已成为绝代佳句,传遍天下。如何让人变得更有诗意?首先要求我们对文章的学习进行诗意赏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无论何时,文本是最要紧的。对于文本,作为一名教师的我,因为教育学生的习惯,我认为对语文教材要敢于“增删”,要敢于开放。当然增删的标准全在自己,只有自己感动过的,理解较深刻的,才能向学生讲解。这就是要求教师要有学问,有胆魄!分得出优劣、良莠。这就要求教师也是个读书人,能挑选最好的精神资源提供给他们,也就是准备工具非常重要。

  我通常的做法是拿到课本,粗粗浏览,大致分成三部分,一部分是平庸的文章。对这部分文章态度是删,不教也不提。第二部分是文章也许不错,但本人不感兴趣,上课不会来劲,或者一看就懂并无深意的。对这类,则一笔带过,最多稍加点评。如果是连自己都没被打动的东西,怎样上得好?还有一部分是,这些文章确实深深地打动过我,而且很有心得,则不惜时间,再次去感受,去体验,去钻研,然后或扩充或深挖。所以说,如没有主动性和胆识,又何来诗意?

  要去诗意地赏析和作品的时代背景。诗意的语文是来源于生活的,必然和生活分不开,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文章总归来说就和现实分不开。鲁迅 《且介亭杂文·答曹聚仁先生信》:“语文和口语不能完全相同。”由此可见,语文它不完全等同于我们生活的对话。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在他的作品中,较完整地论述了这样一个众所周知的随军士兵的故事:如果没有士兵随军征战就不会有《采薇》这首诗。

  诗经的《氓》《蒹葭》《采薇》《关雎》,这些诗都是来自于生活的。比如《采薇》就是说一个随军队征战的士兵的故事。士兵随军征战是春秋时期的社会现实,如果士兵无需随军征战就不会有《采薇》这首诗。我们赏析这首诗时,曾有人说不了解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意思。这种情况是很正常的,因为那个时候的社会现象和我们这个时候的社会现象不一样,所以我们的理解必须随着当时的社会现实来,这样子,我们才能体会到作者或者作品主角的思想情感。

  把诗意的赏析和多次诵读的关系融会贯通。许多人知道诗是需要多次诵读的,但是很少人知道,文章往往都是需要多次诵读的。也许你会觉得,不是诗又怎么会需要多次诵读呢?那么让我们看看一个例子。

  《小狗包弟》这篇课文是由著名文学家巴金所写,我们仔细读它,最好是找出文章中体现了作者感情的句子。如:我怀念包弟,我想对他表示歉意。这很明显能看出来这表现了作者对包弟的愧疚和怀念之情,但是我们要的不仅仅是这个回答,可以尝试找出其他的表现出感情的句子。再读后于是就有了:“我想念过去同我一起散步的人,在绿草如茵的时节,她常常弯着身子,或者坐在地上拔除杂草,在午饭前后她有时逗着包弟玩。……我好像做了一场大梦。满身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熬煎。”也是表示巴金先生的情感的句子。从这一段来看,是通过家附近的变化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最重要的是怀念他已逝去的妻子萧珊的。 我认为综合了以上所有答案的,才是我之前问的哪些句子表明了巴金先生的感情这个问题的解答。所以说,答案是在熟读这篇文章中得出来的,所以我认为反复诵读文本对于诗意的赏析是很重要的。

  诗意文本的赏析,首先我们应该抓住作品的时代背景,以符合作品的时代背景来探讨作品的内涵。其次,探讨诗意时,我们应该反复诵读它,仔细品味它的真意。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应该以一颗热爱的心,去诗意地去学去授,才能更大地扩大文本的内涵。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栖息在一束菩提的时光里
对世间“卑微”生灵的书写
如何缓解、治疗干眼症?
诵读让文本 变得更有诗意
衡阳晚报版面十A10诵读让文本
变得更有诗意
2017-09-26 2 2017年09月2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