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面十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6年05月21日 星期六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廖先悟:
书香之家的艺术人生
  廖先悟在老伴袁佩凡的帮助下,润色新作《108罗汉》图。

  ■文/图  本报记者  胡建军

  

  在廖先悟的家庭成员中,共有10多个人从事绘画文艺创作工作:两个女儿和女婿,一个儿子,还有几个孙辈,再加上他自己和老伴。家里的文化艺术氛围之浓厚,可见一斑。显然,这样的家庭结构较为少见。近日,廖老在衡东的家中与记者聊开自己的艺术人生。

  学画纯为稻粱谋

  “我学画画纯粹是为了找口饭吃。”廖先悟老人笑着说道。

  1950年,还未满12岁的廖先悟,初中第一学期还没有读完,就因双足患踝关节结核而辍学。父母带着他四处求医,但医生都说这种情况只有将双足锯掉才能保命,父亲却执意不肯。后来,廖先悟偶然吃了一种药,病情有了明显好转,慢慢地就能一瘸一拐地走路了。

  想到孩子的腿脚不太灵便,干农活比较吃亏,父亲建议廖先悟多看些书,将来用手中的笔养活自己,他还给廖先悟找来了许多书籍自学。自学过程中,廖先悟尝试着写点小文章向各家报纸、杂志社投稿,可没有一点消息。

  从小受母亲影响,廖先悟时常拄着拐棍到村外去写生,还热心地为乡里搞宣传、办板报。看到投出去的文章没有消息,他试着画了幅漫画寄出去,没想到被一家杂志社采用,很受鼓舞的廖先悟时常背着画板走村串户。父亲鼓励廖先悟好好画着,届时可以去瓷厂画碗花,又帮他找来《芥子园画谱》供他临摹。慢慢地,廖先悟在家乡就小有名气,乡亲们都找来刻印章之类的。

  有一天,贯底公社书记汪迪秋听说廖先悟会画画,就推荐他去南岳参加“工农美术培训班”。廖先悟十分珍惜这个机会,脚穿着草鞋步行30多公里去报名。培训结业时,他的作品《出工》在1958年8月22日《新湖南报》3版发表。不久,廖先悟就调到县展览馆当美工,真正有了糊口的工作。

  病床上画出连环画

  从1958年参加 “工农美术培训班”得到聂南溪老师的指导后,廖先悟先后获得了莫立唐、伍觉、段千湖、陈白一、黄铁山、钟增亚等老师的辅导,有些老师甚至还亲自动手帮助他改画。

  1977年,湖南人民出版社约廖先悟画连环画《女委员长》,为了赶时间,在酷暑难熬又没有电风扇的大热天,他就躲在防空洞里画。后由于腿病发作,廖先悟住进了医院,他又在病床上画个不停。医生和亲友们都劝他注意身体,他却风趣地说:“这是我画画的难得机会,不抓紧不行啊!”在住院10多天里,廖先悟的第一本连环画78幅的《女委员长》在病床上完工。这部连环画出版时,国家恢复了稿酬制度,他将当时800多元的“巨资”稿费全部缴了党费。

  近年来,由于视力和身体条件廖先悟转而画花鸟和山水。借助网络,廖先悟先后学习了李可染、王雪涛等名家在山水、花鸟画方面的技艺。他边看边记,边记边学,边学边想,根据自己的特点,他将这些名家的精华兼收并蓄,形成了“廖氏”风格,他以独特的笔墨技法所画的白玉兰,获得业界的一致认可。

  改变画风的廖先悟,精心创作的4米山水画长卷《潇湘归棹》,赋予仿古山水新内容,开创了新的画风,成为他改变画风后的代表作,受到了许多收藏家的青睐。

  据不完全统计,廖先悟在省级以上出版社、展会和报刊上出版、展出、发表美术作品近6000幅,其中连环画40件。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文昭林:“书痴”的收藏故事
大家来帮帮这个苦难的家
廖先悟: 书香之家的艺术人生
衡阳晚报版面十A10廖先悟:
书香之家的艺术人生
2016-05-21 2 2016年05月2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