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朱嘉林)近日,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全昌发主任团队成功在我市开展第一例基于冠状动脉造影的无创冠脉功能学检测(以下简称caFFR)为一位患者测量冠脉功能,该技术通过精准的血流储备分数,为介入手术精准“导航”,通过精准的分数评判,避免了患者行支架介入手术。
来自珠晖区的63岁女性患者因“反复劳力性胸闷胸痛”到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经相关检查及结合患者的胸闷胸痛症状,主治医师廖喻接诊后,诊断为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通过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前降支近中段弥漫性狭窄50—75%,回旋支远段管状狭窄50—60%,右冠近中段弥漫性狭窄50—60%。根据冠脉造影的数据,则需要行介入手术进行前降支支架置入干预。
然而,通过行caFFR检查结果显示血流储备分数(以下简称FFR)为0.8,临界病变。这个数据提示患者胸痛与心肌功能缺血无关,因此不需要进行前降支冠脉狭窄部位的支架置入,只需改善生活习惯、加强冠心病的药物治疗即可。在和家属沟通后,患者通过调节药物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及活动耐量明显提高。
“冠脉狭窄并不等同于心肌缺血。”该科副主任医师于刚表示,随着临床实验的深入,专家学者逐渐意识到冠脉功能学评估的价值,当前中国已成为冠脉介入大国,面对庞大的年介入手术量,术者需要对冠脉手术的合理性进行思考。
“当前冠脉造影存在局限,仅能对狭窄程度进行影像学评价,而无法评估狭窄到底对远端血流的影响,而FFR恰恰可以弥补这一不足。”于刚介绍,FFR已成为当前业界心肌缺血功能学评估的金标准,被国内外权威专家指南所推荐。
据悉,传统导丝FFR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配合血管扩张剂和压力导丝使用,增加了手术难度和风险,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而caFFR的研发应用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无需压力导丝、无需血管扩张剂、无需额外操作,在造影同时即可完成检测,且准确度高,改善了术者和患者的手术体验。
目前,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准备将caFFR广泛应用于该院冠心病患者的诊断诊疗,可利用这一科学的诊疗设备,精准辅助临床决策,让医疗创新更好地守护本地百姓的心脏健康。
>>>专家简介
于刚,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任湖南省健康服务政协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理事,衡阳市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工作15年,曾先后在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及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心血管介入中心研修,擅长冠心病介入治疗及心血管危重症的机械辅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