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刘委员对我的关心,我会一直在民俗文化城做下去!”
60岁的陈冬莲是南岳民俗文化城的保洁员,也是衡山县东湖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老公和婆婆患有精神障碍,家庭经济十分困难,只能靠她出来打工补贴家用。
作为南岳民俗文化城的负责人,刘伟民了解到陈冬莲的实际困难,当即伸出援手,不但给她涨了工资还包吃包住,叮嘱她安心工作,有什么困难及时提出来。凭借这样的善行义举,刘伟民得到了全体职工的爱戴。
自担任市政协委员以来,刘伟民一直把为民办实事、倾情回报社会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一种幸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据了解,南岳民俗文化城解决了20余人的就业问题,刘伟民还在衡南县茅市镇油麻塘村投资建设光伏发电项目;成立天水金缘拍卖有限公司,组织开展公益竞拍活动,总计捐款60余万元。
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号召下,刘伟民积极走访、慰问贫困户,在全市各地开展“一对一”精准帮扶。
南岳镇新村村人的旷文英今年70岁,曾是当地建档立卡的贫困户,49岁的儿子谭云贵患有智力障碍,被鉴定为2级残疾。从2017年开始,刘伟民对旷文英家开展“一对一”帮扶,逢年过节送去粮、油等慰问品和慰问金。
以前,旷文英家住的是1995年建的老房子,破旧不堪,在当地扶贫干部和刘伟民的支持下,如今完成了翻新改造,不仅通电通水,还装了洗衣机、冰箱、电视机等家用电器。
据刘伟民的朋友介绍,他在衡南县有3户长期“一对一”帮扶的贫困户,刘伟民一年至少会上门走访慰问两次,每户送去的慰问金都在6000元以上。刘伟民还曾向市残联捐款10万元,向衡南县茅市镇扶贫捐款10万元,多次参与工商联扶贫捐款……
刘伟民相信知识改变命运,为帮助部分家庭经济状况困难、品学兼优的学生们顺利圆上大学梦,多年来他积极捐资助学,改变了不少孩子的人生。
南岳区拜殿乡观音村特困村民汤首初一家三口均系残疾人,住在陈旧的夯墙房里,屋梁破损严重,墙壁四处漏水。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刘伟民为汤首初女儿汤燕捐赠了5000元助学金,并资助她到衡阳市特殊学校接受正规教育直至毕业。
据悉,刘伟民还长期资助、培养衡阳县库宗桥镇的2名学生,守护他们完成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业。
“回报社会是一种幸福”,面对笔者采访,刘伟民表示将来会继续关心、支持精准扶贫工作,真诚奉献社会爱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