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面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4年01月10日 星期三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对虚拟情绪产品热销应有冷思考

  ■付   彪

  去年以来,“爱因斯坦的脑子”等虚拟情绪产品在网络上走红。它们为啥能吸引众多消费者?背后是否有法律风险?1月3日,江苏省消保委发声提醒:商品可以虚拟,规则不能缺失;虚拟商品并不能真正改变物质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还是要靠自己辛勤的付出。

  爱因斯坦是举世公认的天才人物,人人都想拥有像他一样聪慧的大脑。如今,这样美好愿望可以轻松实现,“爱因斯坦的脑子”等虚拟情绪产品在网店比比皆是——卖家把爱因斯坦头像图片挂在商品页上,通常标价0.1—0.5元,号称拍下这个链接就能“自动长脑子”。近日,淘宝官方公布2023年度十大商品,“爱因斯坦的脑子”入选榜单。据悉,除了“爱因斯坦的脑子”之外,“切除恋爱脑”“好运喷雾”等虚拟商品也受到网友热捧。

  在卖家看来,当下年轻人面对越来越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压力,很容易产生一些负面情绪,随之而来的是他们对心理疏解、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关注度,于是就催生出虚拟情绪产品这门生意。情感需要安抚,心灵渴望疗愈。对此,有分析人士表示,看似开玩笑一般的商品爆火,折射出当下年轻人对情绪价值的追逐。这些虚拟商品就像是互联网上的“许愿池”,消费者花钱购买的不是真正的“聪明”“幸运”“财富”,而是自身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不过,情绪产品归根结底只是心理安慰的一种手段,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比如,买下“爱因斯坦的脑子”,虽然可以感受到科学家的精神鼓励,但排遣焦虑最好的方法是多交流;“好运喷雾”或许能带来强烈的心理暗示,但现实中的好运还得靠实打实的努力才行……专家也提醒消费者,如果自身情绪问题不严重,情绪产品可能会让人获得一定心理慰藉,但不能过度依赖。如果有严重的心理或情绪问题,则需要及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同时,“爱因斯坦的脑子”等虚拟商品热销的背后,也暗藏不小风险。从安全层面看,如“情感树洞”“切除恋爱脑”等线上服务,可能涉及个人信息泄露,甚至引发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从法律层面看,商品的命名主要参考依据是其本质、特性等因素,而类似“爱因斯坦的脑子”,不仅有“虚假宣传”之嫌,还容易带来歧义,误导消费者。一旦有消费者较真起来,相关商家就可能涉嫌侵犯消费者知情权,违反广告法、消费者保护法等法律。

  对于类似宣传增长智力、转运等效果而实际上做不到的虚拟商品,也应加以规范管理,不能任其野蛮生长。正如消保委呼吁,有关平台应结合实际拿出章程,让虚拟商品有规可循。商家或平台在售卖虚拟商品时,不得进行虚假宣传,应在商品宣传页面说明商品的真实情况,告知消费者所购商品的特殊性,从而保障消费者知情权,以免发生消费纠纷。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世 相 浅 见
对虚拟情绪产品热销应有冷思考
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乡村振兴 呼唤更多年轻“CEO”
偏见不可取 互谅方有“暖”
衡阳晚报版面六A06对虚拟情绪产品热销应有冷思考 2024-01-10 2 2024年01月1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