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一彬
一个社会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关爱“银发族”,让老年人的幸福生活更有保障,离不开科普的力量。如今,各类面向“银发族”的科普活动层出不穷,助力老年人提升科学素养、享受健康生活。
前段时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和上海戏剧学院联合打造的老年健康科普短剧《康阿姨和她的老邻居们》中,健康科普的说教味淡了、趣味性浓了。本色出演的医护人员借层层递进的情节点破误区、讲解知识,深入浅出又寓教于乐。类似这样的“暖科普”短剧的创新科普服务,老年人愿意看、生活中用得上,彰显了科普的温度。
这也提示我们,丰盛的科普“大餐”不仅要“合胃口”,也要“易消化”。语言通俗易懂、形式生动活泼、渠道触手可及,少一些说教、多一些对话,传播严谨科学知识的科普讲解也可以做到妙趣横生、喜闻乐见。
提升科普的温度、让科普知识和技能入脑入心,关键还要满足老年人的现实需求,实现“老之所需有所应”。“喝骨头汤到底能不能补钙?”“土鸡蛋是不是更有营养?”现实中,老年人对健康提醒和保健提示类资讯有着更明显的偏好,期待获取更多专业权威的信息和细致深入的讲解。针对这一需求,期待越来越多来自专业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通过参与编制漫画科普指南或录制短视频,为老年人答疑释惑。
科普是提升全民科学素养的重要手段,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下一步,要凝聚合力,不断提升科普的精度和温度,更好满足老年人的健康科普需要。要做好“暖科普”,推动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风尚,才能让“银发族”安享健康、快乐的晚年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