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面七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3年12月12日 星期二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扣柴扉

  ■游黄河

  喜欢王维,喜欢他的诗句:“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终南山麓,穿着长袍的王维,站在一处高高的小土坡,目送着朋友远去,千山万壑,暮霭沉沉,夕阳下的那条蜿蜒小路,绕过山腰,钻进了无边的绿海中。

  转身,看看矮小的辋川别业,他习惯性地顺手把柴扉拨拉了一下,忽然,禅意里就有了一种家的感觉。

  他在另外一首《山居即事》里,第一句就写到了柴扉:“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寂寞是关在柴扉之内还是关在它之外呢?而寂寞之美从柴扉上体现出来,再一次看到王维轻轻地带了一下柴扉,此时,禅意还在他内心沉浮,直至“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看到的是朴实的生活替代了浮躁的尘俗,悠然闲适之意随着柴门的挪动而袅袅升腾。

  柴扉是一道心灵的皈依。苏轼在《暮归》里也写道:“牛羊久已下,寂寂掩柴扉。”可见旷达乐观之人,有时心境也复杂起来。其实,能有一个地方容身,足矣。

  而最喜欢柴扉之人,恐怕是陆游,他在近十首诗里都写到了柴扉。“幽居人迹稀,柴扉昼常掩”,依然是荒村之写照,一个人在院子里,可以种菜,也可以搬一把椅子躺着看对面的千山白云,也可以看看养的鸡自由地从柴扉边上进进出出。还可以干什么呢?在另外一首诗里,他直接写道“又倚柴扉数暮鸦”,暮鸦归巢,振翅而鸣,甚至有一只短暂歇息于柴门边,一个“倚”字,可见柴扉是可靠之物,而柴扉边上,还有流水呢,“寂寂野人家,柴扉傍水斜”。柴扉是景致的中心,是一道烟火的源地。柴扉怎么用一个“斜”字来写呢,一个“斜”字把视觉写得灵动而有趣味。

  而陆游在《杂诗》里写道:“世事盛衰谁得知?惠陵烟草掩柴扉。陵边人家丛竹里,灯火喧呼迎妇归。”只要看到柴扉,就有人家,就有灯火,就有一种希望,对生活的向往之情油然而生。而对美好的向往,在杜甫的《草阁》诗里就表现得尤为明显,“草阁临无地,柴扉永不关”,不关的是诗人那颗永关民心的情,有柴扉就必有一个小院子,诗人的场子前面,有一棵枣树,枣子熟了,就让邻居过来打枣子。

  宋代的与恭写的《思母》,感伤至极。“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母亲不在了,而柴扉就是母亲亲手制作的,靠在柴扉上,就好像靠在母亲的身上,有一种温暖,一种依靠,一种心灵上的归宿,可是想到自己如今却一无所有,伤感至极而显出千年之美。

  其实,柴扉的温情,是一首爱的歌谣。元代有一诗人云:“高树挂新月,山妻候柴扉。”我倒觉得诗人改一个字更好,把“山”改为“新”,“新妻候柴扉”。情感因妻日日新,幸福因家日日新。

  愿天下有爱之人,都有一扇自己的“柴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给村上的“五胡子”素描
红薯好吃
小扣柴扉
衡阳晚报版面七A07小扣柴扉 2023-12-12 2 2023年12月1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