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冬
傍晚,在山下村庄散步,放眼望去,悠长的小巷子里,墙头上,小树林里,处处可见秋天的景色。
玉米秆竖起在临街的墙上,房后的栗子树上只剩阔大的叶子,墙角有一簇秋豆角,茂盛的叶子间开着深紫色的小花儿。
漫步走在村庄里,享受着这份惬意和悠闲。微风轻起,一股炊烟的味道徐徐飘来,带着柴草的清香,淡淡的,由远及近,我深吸口气,闻一闻这久违的味道,它曾经那么熟悉,那么亲切。我不由得抬眼寻觅,只见几户农家屋顶的烟筒里缕缕炊烟升起,慢慢飘散,在炊烟的映衬下,乡村显得更加宁静与祥和。瞬间,一股温暖和感动涌上心头,勾起了久远而美好的回忆。
儿时的故乡,暮色笼罩时分,家家户户的屋顶都升起炊烟,伴随着锅碗瓢盆的碰撞声和饭菜的味道,在晚霞映照的村庄上空弥漫升腾。下地的人们,拿着锄头、犁耙,拉着车子,陆陆续续走进村来,回到自己的家,享受一桌可口的饭菜。
我家的地在村子北边,有十几亩,一年四季,父亲打理着这片地,养活一家老小。每天傍晚,我和弟弟坐在桌旁等父亲回家吃饭。父亲回来后,家就团圆了,吃粗茶淡饭,也津津有味。
秋天是田里最热闹的时节,玉米成熟后,用锄头一棵棵砍倒,一家人跟在父亲身后剥玉米,剥上几天几夜,丰收的玉米棒子堆在田里,父亲母亲笑容满面。
田间地头的杂草已有几分枯萎,拔掉后堆在一起,连同玉米秆一起收回,晾干后,就可烧火做饭,经过炉灶、深深的烟筒,化作屋顶的炊烟,随风摇曳,渐渐消散。灯光下,一家人围桌吃饭,多么温馨,多么幸福!
在炊烟的陪伴下,我们度过了快乐的童年。那时候,我们追逐着炊烟的脚步,感受着它带来的温暖与安详。每当傍晚时分,我们总是迫不及待地跑回家,因为家里有母亲做的热腾腾的饭菜和亲人的笑脸。而那炊烟,就是我们归家的指引和召唤。
童年是短暂的,我长大后离开家,离开故乡的村庄,走进繁华的都市,炊烟的模样和味道停留在记忆里。如今,我在遥远的山区支教有两年多了,闲暇之余,在村庄里散步,偶见炊烟升起,不由得想起故乡,想起童年,想起远方的亲人。
在城市的喧嚣与繁华中,故乡已渐行渐远。但是,当我在异乡看到那袅袅上升的炊烟,内心便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那些关于炊烟的记忆,如同潮水般涌来,令人无法抗拒。
在远离家乡的日子里,我渐渐明白,那炊烟已深深烙印在生命里,是永远无法割舍的乡愁。
或许,在城市中我们学会了独立和坚强,但是,在内心深处总有一份对家乡的眷恋。那份眷恋如同那炊烟般,轻轻飘荡在心头。无论身处何地,我的根永远在那个小小的村庄里,在那些熟悉的田野上。
无论岁月如何流转,那份与炊烟相关的记忆不会消失。我会铭记炊烟的召唤和引领,因为那曾经的炊烟里,是永远的故乡,是温暖,是爱,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