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元鹏
福州的陈蕾养了一只泰迪犬。前不久,小狗不小心从沙发跌落,昏迷一会后醒了过来,走路变得有点歪。陈蕾赶紧将其送到宠物医院。医生先观察了一会,便说小狗脑袋可能摔坏了,建议拍个脑部CT检查一下,后续治疗还要开颅。当问到诊疗费用时,医生说,脑部CT要上千元,开颅还得花费上万元。
给宠物看个病,预计要花上万元。这对于陈蕾来说有点接受不了。后来,她还有点不死心,就抱着狗狗去了另外一家宠物医院,结果花了300多元钱就让狗狗痊愈了。陈蕾质疑说:“这是不是过度医疗”?
随着养宠人群的增长以及养宠观念的转变,“宠物经济”不断升温。据《2022年中国宠物医疗行业白皮书》显示,早在2020年,我国犬猫养宠规模就已经超过了1亿只。而与此同时,宠物的“人格化”使宠物经济具有了“情感经济”的特点,更容易引发多种纠纷。特别是由于目前宠物诊疗行业尚不规范和诊疗技术良莠不齐,宠物意外死亡、“天价”医疗等现象屡见不鲜,导致宠物看病难、饲养者维权难。
宠物的过度医疗和人类的过度医疗从本质上来说性质是一样的,都属于一种不诚信的医疗行为。根据《2022年中国宠物医疗行业白皮书》显示,截至2022年10月,全国宠物诊疗机构数量已达19930家。然而,在法律层面上并没有对宠物医疗方面的特殊规定。对于宠物过度医疗不能宠着、惯着,建议有关监督管理部门制定宠物医疗行业规范,对宠物医院的行为进行严格约束,维护市场秩序。
总之,宠物过度医疗也是病,得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