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雄喜
这天上午,做钢材生意的老板罗卫国打电话给好友袁全安,说他在钢材市场组织的“慈善一日捐”捐了两千元慈善款。
袁全安以为对方在编故事,因为自己没捐过这笔钱。罗卫国说这又不是无偿献血,你还想当无名英雄?就把捐款登记拍照片并微信发了过来。
袁全安更加愕然,他想请对方调出监控,看到底是谁帮他做的善事,又怕动静太大。再说捐款地点有没有监控还说不准,就算有,没有近距离镜头,捐款人一个个微信扫码或现金登记什么的,估计也拍不清楚。
袁全安这下丈二和尚摸不着头了!
如果罗卫国看到他无偿献血奖状证书什么的倒不足为奇,他是全国无偿献血金奖获得者,报纸网络常有报道。至于慈善这块,袁全安除了参加过几次市慈善总会举办的书画拍卖之类公益活动外,捐款的事他还真没涉及过。这一点,他这个中国好人候选者多少有点愧疚。不过他早想好了,今后将义无反顾地为慈善事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到底是谁捐的慈善款?就在袁全安犯难之际,脑海里突然冒出一个人,谢琴琴?自从去年五月份给她罹患子宫颈癌的母亲献过几次血小板后,这个陌生人总是说要带着小孩来面谢袁全安,都被袁全安挡了回去。袁全安说献几次血小板是小事,举手之劳不必感谢,要谢就去做点慈善公益事业吧。
谢琴琴会不会按照袁全安的指点行事了?不管这么多,先问问她再说。于是袁全安拨通了谢琴琴的手机,开门见山地问道:“你没帮我搞过慈善一日捐吧?”
“没有啊。”谢琴琴在那边回道。
袁全安从谢琴琴的语气中听出了真诚,那又是谁做好事不留名呢?
谢琴琴见袁全安不说话,又说:“真的不是我,您救了那么多人,谁都可以做到。”
这话不假,大爱从不陌生,只要懂得感恩。
对袁全安来说,病患家属不期而遇向他求助要献血指标的情况时有发生。每当遇到这种偶发事件,哪怕对方从未谋面,袁全安也会想患者家属所想,帮忙到中心血站或相关医院解燃眉之急。
袁全安和谢琴琴的相识就是其中一例。
既然不是谢琴琴,那又会是谁默默帮他完成了一次“慈善一日捐”呢?没必要这么神秘吧!
唐昌民?黄剑刚?……唐昌民的老母亲前几年因膝盖手术问他要过血。黄剑刚岳父今年春节胃出血住院时问他要过血,当时因为“二阳”,所有医院用血告急。还有曾海燕老师,前年国庆节肺结节微创手术问他要过血……这些人后来都要来表示感谢,被他一一婉拒。
还是不去电话或微信探听所谓谜底了,到时候谜团没解开,反而被人误解,多不好。
只要是做慈善献爱心,管他什么渠道和动机。
今年重阳节,袁全安特意参加了一场由慈善机构组织在农村举办的敬老活动。参加活动的既有慈善机构的工作人员,也有社会各界贤达人士。大家一起互动、载歌载舞,把现场气氛一次次推向高潮。到了分发礼品给老年人环节,袁全安想到了年迈的母亲,不由从心底感叹慈善事业意义深远功不可没。看着老人慈祥的笑容,谁都能体会到老有所依是人生一大幸事。
活动现场有不少老板曾接受过慈善恩泽,他们成功后又投身到火红的慈善事业当中。这些人考虑的是怎样为慈善公益书写更美好的诗篇,给世人展示慈善公益的良好形象。至于留名是次要的,因为大爱从不陌生。就像现场那个受过慈善救助的女教师唱的那首歌一样——《爱在深秋》。
问题是那两千元慈善款到底是谁捐的呢?这个谜团看来要纠缠袁全安的神经好长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