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荣光
刚刚过去的中秋国庆假期,是一年中最热闹的“婚礼季”。在扎堆的婚礼中,有的人崇尚豪华盛大,彰显对婚姻的重视和对宾客的用心。但也有一种概念,正在年轻人中间走红——办一场“碳中和婚礼”。
所谓的“碳中和婚礼”,指的是从“碳中和”概念出发,使婚礼中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通过各种节能减排的办法予以抵消。具体到各环节,都要体现低碳、绿色、环保、节俭的理念。譬如,请柬制发用电子卡,减少纸张浪费;提醒亲朋尽量乘坐高铁,婚车改电动车;婚庆场地选用绿地草坪,婚礼花束在仪式结束后归还花店,婚庆用品循环利用,婚宴食品以素食为主……
“碳中和婚礼”,是对浪费、铺张和盲目追求仪式感的反思,也是对传统婚礼的重大改进。当然,围绕“碳中和婚礼”也存在一些不同的声音。比如,有人质疑“碳中和婚礼”只是在追逐新概念,很难真正实现。单就计算婚礼碳浪费量来说,就存在不少专业难度,普通人很难操作。而且,传统婚礼延续上千年,有些婚俗习惯早已深入人心,短时间内难以改变。
这些质疑不无道理,由此也说明,对于“碳中和婚礼”单单给予掌声并不够,需要耐心培育、正确引导。相关部门要推出更有针对性、更全面的政策措施,促进“碳中和婚礼”以及更多移风易俗新样式新做法健康成长;相关行业要积极介入,有效对接年轻人群体,满足新人多元化、个性化、性价比高等婚礼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