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面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3年10月10日 星期二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诚信的浪花

  ■林杰荣(浙江宁波)

  在中华民族浩瀚奔腾的传统文化大河中,诚信是其中一朵耀眼的浪花。

  一代代华夏子女,几乎都是沐浴着五千年传统文化成长起来的。对于诚信的教育,不仅古已有之,而且古已重之、古已崇之。

  商鞅城门立木,取信百姓,终于顺利推动变法;宋濂雪夜抄书,及时归还,成就一代儒学大家;郭汲野外待期,唯恐失信,得光武帝盛赞“信之至矣”;曾子为子杀猪,言传身教,被后世尊奉为“宗圣”。历代先贤们无不用其一生来诠释诚信的重要,身为后辈的我们又怎能不去传承这一份宝贵财富?

  如果说孝顺是道德的基石,那么诚信就是建立在基石上的第一层建筑。它与孝顺一样,对整幢道德大楼的稳固有着不可替代的决定作用。

  人无信不立,这是古往今来一个“社会的人”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不管你地位高低,不管出身贫富、王侯将相、士农工商,概莫能外。

  孔子有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若是一个人失去了诚信这个最起码的道德底线,那么就不知道这个人还能够做些什么。事实上,一个人之所以成为“社会的人”,归根究底是由无数的道德框架支撑起来的。如抽掉了诚信这根关键柱石,道德框架恐怕就会轰然倒塌,“社会的人”就会成为毫无意义的概念。

  “狼来了”的故事,告诉我们诚信在关键时刻甚至能拯救自己的生命。而那些将诚信弃之如履的人,则会亲手将自己推进“狼口”。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葬送西周将近三百年的祖宗基业,这就是血淋淋的前车之鉴。

  诚者待人真诚,信者信守诺言。诚信二字并不仅仅是抽象的伦理观念,更是一种具体的人生态度。许多伟人名家都将诚信作为自身行为的指导坐标:陶行知教育学生求真务实;巴尔扎克将遵守诺言视为荣誉;莎士比亚将失信看做毁灭自己。

  如何做到诚信,这是一个十分现实且重要的伦理命题,在此我们不妨学习一下古代先辈的优秀经验。

  《资治通鉴》有云:“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只要许诺与人,必然要做到,哪怕在巨额财富面前都不会改变丝毫,这是诚信的坚定信念;韩非子提倡“内外相应,言行相称”,要求做人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这是诚信的举止表现;荀子认为人应当“耻不信,不耻不见信”,不被别人信任不可耻,可耻的是自己没有诚信,这是诚信的自我审查;王通提出“推之以诚,则不言而信”,对人推心置腹、以诚待人,不需多说什么别人都会信任你,这是诚信的人际定律。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作为浩瀚的五千年传统文化大河中的一朵浪花,诚信展现出了历久弥新的强大。如同自然需要阳光,社会则需要诚信。只有诚信才能让人类互相依赖,只有诚信才能推动社会前进发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心善行善为真善
诚信的浪花
给未成年人文身“又退又赔”是堂法治教育课
牙膏“美妆化”有何意义?
衡阳晚报版面六A06诚信的浪花 2023-10-10 2 2023年10月1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