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连日来,一种名为“萝卜刀”的折叠刀状重力玩具,引发广泛关注。互联网平台上,与之相关的推广、教学、评测视频层出不穷,在学校门口的许多小卖铺里,它成为了新晋的销量冠军。“萝卜刀”在孩子们手中上下翻飞,兼具趣味和观赏性。看到同学和小伙伴拿到了新款的,自家孩子难免“眼馋心痒”,缠着父母购买。但这款玩具的风险性也引发了不少家长的担忧,甚至呼吁抵制“萝卜刀”。
点评:引发家长担心的,不只是名字里的“刀”,更是玩具背后“可能含有”的暴力元素。事实上,“萝卜刀”的确会带来风险,比如有孩子手持玩具打闹,亦有厂家跟风生产出“金属款”“巨型款”等危险性更强的产品。但这些“锅”,不能统统让这个有趣的玩具创意和天性爱玩的孩子来背。管不好校内打闹,没了“萝卜刀”,孩子手头照样有别的“武器”;安全认证和质量抽检跟不上,难免有同类违规产品流入市场。“打板子”要打到点子上,方可持续缓解家长的焦虑。
2.今年以来,海南三亚市推行“云上监管”,推广“一户一码”二维码动态信用监管,实现对经营行为实时监控、消费价格实时监测、违法行为精准打击。截至目前,已有182家海鲜餐饮、旅游购物点视频监控接入监管平台,已在全市45家海鲜广场、农贸市场、夜市等完成“一户一码”挂牌工作,涉及市场主体1583家。
点评:诚信经营,是商家的立身之本。这种二维码动态信用监管的“云上监管”,可以让游客明明白白消费,而对商家来说,也是一张“信用身份证”。笔者认为,“云上监管”能时时刻刻提醒商家,必须做到诚实守信。可以说,净化了当地旅游消费市场环境,对游客和商家都是利好。此信用监管模式,无疑能够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效杜绝缺斤短两、价格欺诈等不法行为,值得借鉴和大力推广。
3.“别再花冤枉钱了,换个商品名字去搜索,买到的商品价格打骨折。”近日,一些社交平台热传商品平替小妙招,找准商品的有效成分,直接买散装化学品。有网友调侃,只要你钻研化学,省钱“话题”立刻变成省钱“化替”。
点评:用“化学品”平替商品,省钱是主要原因。然而,并非想替就替。一些平替化学品属于危险化学品,管理不当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对人体、设施、环境等造成严重危害。而且用“化学品”平替商品,也给危化品线上监管带来新的考验。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惩治违法违规发布信息和销售危险化学品行为。电商平台应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对平台内经营者销售商品或服务信息的核验、巡查。此外,对于购买使用非危险化学品,也要注意安全。商家在销售时,应当提醒消费者留意安全注意事项和风险警示。
综合新华网、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