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昭晖(湖南衡阳)
经常碰到有人豪气地说:我现在虽然什么都没有,但是我有朋友。这不排除他或者她借别人的身份来抬高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朋友之间是对等的,也只有对等的关系才是最稳固的关系。正如衡阳俚语:三个学生就广书,三个屠户就广猪,三个农民就广淤。
孔子说: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意思就是,君子应该亲近忠诚和讲信义的人,不要与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不要害怕改正。我们衡阳有一种说法:如一个懒惰的人跟三个非常勤快的人交上朋友,这个懒惰的人,自然会勤快起来。如果一个勤快的人与三个懒惰的人做朋友,那么,这个勤快的人就可能会变成懒汉。这也许就是所谓的社交圈效应吧。
钟子期不在,留琴何用的故事,曾经让多少代人热议。其实不过只是伯牙会弹琴,钟子期喜欢听而已。伯牙的琴技到底怎样?世人可凭一曲《高山流水》就知。钟子期为什么与伯牙如此心灵相通?历史记载虽寥寥数语,却留下无限想象空间。只是一个喜欢弹琴,一个喜欢听琴,这种无欲无求的交往,是多么得让心驰神往。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是李白写给汪伦的诗句。有好事之徒,把唐朝的历史翻了过遍说:李白与汪伦有什么感情呢?李白一生就只为汪伦写下一首诗。难道非要把感情物质化,看得见和摸的着才行?你可以去认为李白写这首诗时是无心插柳。也可以理解为,他们确实是情深意切的生死之交。或许仅仅是一个有酒、一个有诗的应酬而已。但是不管怎样,历史没有留下汪伦拿出这首李白写的诗来炫耀和显摆的痕迹。当年对李白的盛情款待,或许仅仅只是对李白才华的敬重。或许当年李白和汪伦,根本想都没去想这些或那些。
有人跟我讲过一个故事:张三、李四、王五是穿开裆裤长大的朋友,那时张三和李四家庭较富裕,王五家里最苦。张三时不时在家里拿东拿西接济王五,而李四不仅不帮助王五,还经常在张三给王五拿东西时分一杯羹。王五在十四五岁时,因为家庭的原因就外出打拼了,大约过了十来年后,王五骑着高头大马,在一群人的前呼后拥衣锦还乡。三人坐下,举杯弄盏耳红面赤聊那年的那些事。说到他们那年在山上偷人家芋头煨来吃的事时,张三说:那时,你总是迫不及待从灰里扒出芋头,一口一个,搞起嘴脸墨黑墨黑的。李四说:想当年王五兄弟志存高远,吃芋头时,犹如沙场杀敌,深入敌群一枪一个,那气质令我佩服佩服。酒席散后,王五与张三绝交了,把李四带到了身边。
“结交须胜己,似我不如无。”是功利?是激励?不管怎样,如果能在帮助对方的同时提高自己,与对方一起成长,这才是最高的境界、最美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