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面七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3年09月06日 星期三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秋的遐想

  ■唐安永

  炎炎夏日渐渐远离,秋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款款向我们走来。失去了春天活力的大地上,林木开始慢慢变黄,空气里也淡淡地浮现了一种萧瑟之气。想起中国著名散文家郁达夫《故都的秋》,秋声秋色秋味里,北方空旷高远的天空,轻云,雁阵,还有空气里苍凉清逸的草木味,干净素朴,确实让人心胸清朗。郁达夫说:“一层秋雨一层凉。”他是深懂秋味的,他的气质亦如秋。

  秋天到了。此刻,故乡的窗外一定弥漫着薄雾和秋雨的。“秋风秋雨愁煞人”,若是以前,我必然也是见景生悲,如今,却都淡然了。不知不觉间,时光就将人多愁善感的脆弱情绪涤荡褪尽,似这清秋,干净萧索而已,不过四季而已。我所在小城的天空,似乎只有阴晴,只有凉热,少了很多乡村的细腻与丰富,因为我们和土地之间隔了一层坚硬的水泥。日子,便也这样单调而干涩。

  静立窗前,我情不自禁地忆起故园的百合来。

  那是某一年的夏天,我从陡壁峭崖下移它们于母亲的菜园,心里祈盼:年年岁岁,不负花期,赏艳绝芳姿,过旖旎时光,伴花开花谢。而今,我终于冷落了它们。花在人离,人花杳然,或各自芬芳,或各自凋零。当初的美愿,亦如花,含苞,绽放,凋零。没有伤感,人花各有天命,聚散离合的际遇,万事万物间的机缘巧合皆如此。百合终究不是适宜盆栽赏玩的花,它适合空谷,适合幽林,适合独自芬芳。它的圣洁,它的庄重,它所代表的恒久忠贞,都让人意识到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人与花如今的处境,也是终得其所,不算辜负。

  还是羡慕山中百合,不染俗尘,一身清雅。我亦爱菊,爱梅,爱兰。无论世界如何变迁,它们永远是它们自己。人却是不同了。无论酸甜苦辣,无论煎炸蒸烩,一入红尘,便得统统接受,如今的理智麻木,不过就是一身烟火味而已。忘了当初自己的意愿,忘了当初自己从哪里来,忘了自己本来想去哪里,在人群中,被推推搡搡地挤到现在的角落,立定却茫然,常常找不到自己在哪里。从一种煎熬里挣脱,又投入另一种煎熬里,就像海明威所说,人就没有舒服的时候。

  人是需要一个灵魂栖息地的,如果只有高楼只有喧嚣,只有焦虑只有奔忙,在没有浪漫和诗意的生活里,灵魂会脱水,会干枯,会风化吧?无法出世,但真的希望:偶尔,也可以像陶渊明一样,采菊东篱;像苏轼一样,可以月夜泛舟;像沈复一样,夫友共游。不理前程功名,不理世俗睥睨,甚至不理衣食饱暖。

  我理解郁达夫的执着,千里北上,故都寻秋,不过是以特有的感触为基点,用饱蘸情愫的柔毫,将南国之秋与北国之秋相映衬对照,从而画出一幅神韵清绝、生机盎然,具有个性特征的北国秋色图,其实也是在追寻属于自己精神世界的世外桃源。然而,我们也许永远都是那个渔人,似曾去过,却再寻无路,所以只得一直、一直找下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闲看天上云
秋的遐想
秋 月
我家宝宝要回来了(小小说)
衡阳晚报版面七A07秋的遐想 2023-09-06 2 2023年09月0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