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敏飞
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首部无障碍环境建设专门性法律,它将为新时代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保障无障碍受益人群平等、充分、便捷地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在许多人的固有认知里,这一法律涉及的人群较少、辐射范围较窄,所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是一种误解。该法第一条就明确规定,“为了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平等、充分、便捷地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促进社会全体人员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制定本法”。
这意味着,此法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世卫组织曾经在《世界残障报告》中指出,人一生中平均有11%的时间处于“特殊需要帮助状态”,包括儿童期、老年期、受伤时、提重物、哺乳期等。这意味着,每个人都可能需要无障碍设施的帮助。可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施行,不仅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保障社会成员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举措。
当前,在无障碍环境的建设上,一些现实问题同样需要破解,“重建设、轻维护”“重建设、轻管理”等现象客观存在……缘于此,此次专门加入了保障措施、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内容,明确了相关责任主体、监管部门,以及违反相关规定后的处罚措施等,这是很有针对性的改变,也是社会进步的写照。
可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出台、实施是社会不断前行的写照。对各相关部门来说,都应积极呵护这一善意,那就需要不断完善配套政策,努力细化执行标准。同时,还要加强监督管理,以法治的方式来护航无障碍环境的建设,让美好生活变得更加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