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前,两名游客在成都大熊猫基地参观时,因在未得到允许的情况下向幼年大熊猫投喂竹笋、花生,被终身禁止再次进入熊猫基地参观。今年以来,至少已有8人因不文明行为,被终身禁止再次进入熊猫基地、熊猫谷参观。他们之中,有的用自拍杆逗弄大熊猫,有的投喂食物,甚至还有游客向大熊猫泼矿泉水。
点评:近年来,旅游监管部门以及相关动物保护基地、动物园等场所不断健全、升级文明游览规则,对不文明行为明确说“不”,并探索推行不文明行为惩戒机制,媒体也在不遗余力地倡议引导游客文明出游。然而,总有游客不长记性,在其他游客跌倒的地方再次跌倒,触碰其他游客已经触碰的底线。这种现象令人遗憾、愤慨,也发人深思——提升文明旅游的整体素养,尚需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2.近年来,年轻人“只逛不买”的话题,得到大量关注与讨论。其实不仅是年轻人,大众对大型商场的吐槽不绝于耳,雷同的楼层构造,店内紧随其后的导购,动辄上千的标签价格,一搜网上几十块的同款……在网购等线上渠道的冲击下,商场的购物属性逐渐没落,“只逛不买”成为一些年轻人的选择。
点评:“只逛不买”看似只是对青年人生活状态的描摹,实质上有更多信息值得提取。互联网时代,传统消费场景亟待更新,年轻人的消费态度、行为模式将直接影响社会消费趋向。面对新消费趋势,传统商场并非只能坐以待毙,实体商场带来的体验感、真实性绝非线上渠道所能比拟。事实上,如今的购物中心也在逐渐推出“互动+体验”的运营方式。此外,大型商场也应进一步拓宽运营思路,坚持以顾客为原点、以市场为导向,创新传统消费场景,加大探索线上与线下融合,充分挖掘新时代消费内涵。
3.“公司聚餐给领导倒酒,到最后一位领导只剩半杯,领导责问,你会怎么处理?”近日,网络上出现诸多类似的场景提问,打开评论区,你就会看到网友给出的风趣幽默、带有祝福意味的回答来应对领导的刁难,不仅巧妙化解了尴尬还维护了领导形象,对于这种“高情商发言”,不少网友也发出了“以前的我嗤之以鼻,现在的我逐字分析”的感叹。
点评:这类“高情商发言”,能够化解尴尬和改善沟通氛围,维护了个人形象和人际关系。而这类情景应变技巧的走红,也展现了当代年轻人对提升个体理解力和应变能力的渴望,希望具备一定修饰和调节言辞的能力,在生活和职场中更加游刃有余。当然,也需要注意平衡和综合考虑个体差异、社会文化等其他因素,并灵活运用沟通技巧实现有效的回应和交流。在某些情境下,真诚坦率的沟通方式可能更受青睐,不必一味地追求“高情商发言”。
综合新华网、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