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建雄
打了一通电话告诉在老家工作的发小,我准备带爱人和女儿回衡东老家住上两三天。他愉快地说,也休几天假,回家陪伴父母,顺带陪一陪我。
早晨和傍晚这两个清凉时段,发小就约我在村子里四周转悠一番:我们曾经一起读小学的学校旧址,过去一起戏水消暑摸鱼摸虾的那一方泥塘,山坳里那养活好几组村民的水井依然清甜可人,沿着修好的水泥路随处可闻大垅里浓郁的稻穗香……连续闲逛了三回,有乡邻忍不住好奇便追问我们:“请问你们这是在找什么吗?”发小乐呵呵地说:“我俩在找小时候的自己。”邻居们瞪大眼睛,张大嘴巴而不语,显然有些惊讶,但很快跟着我们一起大笑了起来。
找过去的自己,这该是多么有趣的一件事呢。
“一纸乡书来万里,问我何年,真个成归计。”“作个归期天已许。”这是苏东坡寄居在外时的乡愁。在我们现代人的眼里,乡愁总是和距离有关,乡愁在多年前是那一张张的邮票,现如今可以是手机里一张简约的电子高铁票。回到生你养你的地方,年少时的自己仿佛清晰明朗地被找寻回来。
听,那怎么忘也忘不了的乡音,老奶奶婶婶们惊喜地喊着连我自己都快不记得的小名。树上鸟鸣和田野虫声此起彼伏,不知哪家庭院传来声声狗吠。看,那晨曦里山脚下徐徐升腾起来的袅袅炊烟,一草一木、一树一花、一砖一瓦,和谐共生,安宁平和。读,那新农村的青山依旧、绿水奔流,道路通达、河塘清澈,家乡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在老家呆上个三两天,你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就会更加强烈。“闲来无事立村头,岁月无忧也无愁。”于是,你在这样心旷神怡的时刻,发现离开家乡很久很久的那个自己,就好像从来没有走出过这里一样。
一边是工作生活的万马奔腾,一边是生命本源的返璞归真,人生海海在找寻之间也就增添了无限有趣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