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雪
据报道,近日在济南举办第三十一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以下简称“书博会”),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700多家出版印刷发行单位参展,展出图书达70多万种。对于济南甚至全国读者来说,这无疑是夏日里一场丰富的阅读盛宴。
书博会是一场充满时代感的展会,它是我国文化领域最早设立的博览会之一。有人说,图书不过是众多商品中的一种,其销售展览不必有太多特殊意义;也有人疑惑,如今购书渠道这么多,书展还有那么大的价值吗?其实,数十年来,国内国际几大书展的历史及现实一直都在回答上述疑问。回望历史,在近现代社会中,展览会(包括带有展销交易性质的)一直是人类文明传播的重要渠道。
1851年,伦敦举办了第一届世博会“万国工业博览会”,展会盛况空前,继而引发了“博览会热”。丰富多样的展示品、最新最先进的发展动向、开放的公共空间——这些都成为展览会的重要特征。
而从近年来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来看,国民阅读的城乡差距、区域差距依然存在。未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重要方向就是让阅读深入社会的每个角落,让社会处处都充盈书香。书博会在全国各地轮回举办,正是缩小区域间阅读差距的重要举措之一。
让文化与惠民一齐来到读者身边,走过四十余年,书博会探索出了政府搭台、社会协力、市场运作的模式,更走出了一条阅读惠民之路。未来,不断发挥发达省份的经济文化优势,进一步挖掘地级市及广大农村地区的阅读潜力,持续缩小区域及城乡阅读差距,国内书展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