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今年上半年规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的营收数据。数据显示,今年1—6月文化企业营收同比增长7.3%。其中,二季度实现同比增长10.7%,这是继2021年三季度以来首次实现单季两位数增长。值得注意的是,新业态的增势对文化产业发展起到了明显拉动作用——营收占比近四成,而且对总营收的增长贡献率达到75.6%。
点评:文化新业态异军突起,离不开优质的文化内容和良好的市场环境。新业态的持续壮大健康发展,既有赖于文化企业勇于创新,挖掘中华文化深厚瑰丽的宝贵资源,也需要有相关管理办法等规范措施和政策,不断完善数字内容版权体系,以灵活有效的制度保护并激发文化企业与创作者的积极性。国潮风、文创热、考古兴……一批文化新业态层出不穷,不仅在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也是人们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近日,在上海一家教培机构工作的小刘突然被公司开除,理由是她言语粗鲁,辱骂同事,严重损害公司形象,对此,小刘表示自己发表过激言论的原因是同事给她发了一个“死亡微笑”来嘲讽她。因此,小刘提起了仲裁及诉讼,结果一审败诉。最终,在二审法官的努力下,双方达成调解协议。教培机构解除与小刘的劳动关系,考虑其目前的生活状况,同意给予小刘2万元的补助。
点评:在同事看来,微笑表情可能只是缓解气氛的方式,但对于小刘来说,微笑表情却被冠上“死亡”的名号,是传达嘲讽的意味。对表情包理解的冲突与矛盾,是不同年龄人群的认知差异,也是互联网文化更迭的激烈碰撞。须知,对于心思敏感细腻的人来说,因为有差异化的理解,表情符号带给人的情绪消耗常常是成倍多于普通人的。笔者认为,多使用文字,及时消解小误会,才能避免焦虑、害怕等情绪的滋生,避免职场上情绪失控的尴尬局面发生。
3.“我家宝宝才4岁,究竟要不要敷面膜?”这个问题让徐州陈女士备受困扰。原来,前不久她在一个宝妈群聊天时,发现大家在讨论给孩子用什么品牌的面膜,她是第一次听说“儿童面膜”。记者调查发现,儿童面膜是这几年新出现的儿童护肤产品,在电商平台已成为明星产品。对此,相关专家表示,儿童的皮肤水合状态本身比较好,过早给孩子敷面膜存在风险。
点评:根据相关规定,儿童化妆品配方设计应当遵循安全优先原则、功效必需原则、配方极简原则。儿童面膜属于儿童化妆品,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儿童面膜营销乱象的关注,进一步明确儿童面膜的概念、范围,完善儿童面膜的生产标准。电商平台也应承担起必要的主体管理责任,引导入驻商家守法经营。此外,宝妈们面对儿童面膜贩卖的儿童容貌焦虑,还是应多一分淡定和理性,不要被儿童面膜割了韭菜,收了智商税。综合新华网、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