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 斌
七孔桥
悠悠蒸水流经新桥古镇时,转了一个大湾。湾里良田千亩,种什么长什么,长什么旺什么,百姓怡然自乐。又因清花河与之在此交汇,故名清花湾。
光绪五年,乡绅谭氏主持捐建的蒸水七孔石桥和清花河搭板桥,相继落成。从此,清花湾里小桥流水人家,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乡民索性指桥为地名,曰“新桥”。台源的“贡莲”、渣江的土棉纱、长塘铺的梳篦、三湖的“贡米”、金溪的“玉兰片”、界牌的瓷器、零陵的“湘妃竹毛笔”,随着衡桂驿道上飘来广西“刘三姐”优美的歌声,穿过石桥七孔,经石鼓嘴,入湘江,达洞庭。
夏日清晨,应李钦华同志之邀,与诗人刘宏伟陪同本土作家凌奉云游览清花湾。年轻的钦华同志在新桥村“双肩挑”,既是村支书,又是村主任,身板结实,手指粗糙,仿佛一位行伍之人,他对清花湾的典故如数家珍。新桥的乡村振兴,他也成竹在胸。我们一路欣赏,一路倾听,不知不觉走上了七孔桥。修缮后的桥面平整,宽如马路,站立桥头,清风习习。眺望蒸水,波光粼粼,远道而来的清花河直入大湾,如射日的后羿把箭搭弓。那清花古渡的青柳,是晨曦里梳妆打扮的美娘,波光中的倩影随风荡漾。
桥墩旧石头上的几道小孔,特别醒目。凌奉云郑重地说,这是历史留下来的痕迹。当年,赤水铺的共产党员在新桥巷头街尾贴标语,发动群众,人们箪食壶浆欢送北伐军过桥北进打军阀。衡阳保卫战中,抗战物资源源不断地过桥涌进衡州城,日寇炸毁二孔分水处,桥体伤痕累累,但石桥依然屹立。经历解放前夕的一场世纪洪水,新桥变荒芜,石桥仍不倒。衡宝战役中,浩浩荡荡的人民解放军桥上追穷寇,整整过了三天三夜,大败溃军于祁东黄土铺。七孔桥是胜利桥。
相隔数米,一座崭新的水泥新桥横卧蒸水。20年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助力村民走上了富裕的道路。清晨,那带刺还扎手的黄瓜,透着光的圆圆茄子,带着叶子的扁扁豆角,沾着泥土的红红萝卜,连着根的白白莲藕,渗着露水的绿绿青菜……搭乘蔬菜公司的生鲜冷冻车从水泥桥飞驰而过,走上了市民餐桌。七孔桥上,再也不见挑担青菜赶新桥早市的菜农,晨辉里,留下游客桥上看风景的身影。
七孔桥很古老,行走其上,犹如翻阅历史长卷,动人的故事一个接一个。
千年乌木
乌木也称阴沉木,系在潮湿缺氧的弱酸性环境下形成的特殊木材,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防虫又防蛀,被称为“植物界的木乃伊”。
清花古渡就有这样一段阴沉木,旁无侧枝,长十米余,像一个黑巨人躺在河边。它由两条铁箍固定,树身三人伸手才能合围。常来此采风的刘宏伟温馨提示:“这段乌木还只是枝干。”“摸乌木,走好运!”
我摸着乌木,脑海呈现如此美景:春和日丽,蒸水如带,古木参天,郁郁青青;平沙落雁,锦鳞游泳,细波微澜,高桅林立。衡桂驿道上,临河的一棵大樟树,遮天蔽日,迁客骚人常驻足休憩。夏日的一场暴雨,泥石流裹着樟树,冲入河底。乌木侧旁千帆过,蒸水两岸万木春。
夕阳下,一艘装满粗盐、墨鱼干、布匹和南北特产的货船,停泊清花渡口。抛下锚,激起金色的浪花,像节日里“打铁花”,高高升起,又迅速落下。船老板、船夫围坐甲板抿湖之酒,说粗话俚语。
“嘭”的一声!锚绳断了。或许是货物超重,或许是锚绳超龄“服役”,失控的货船随流而下,犹如脱缰的野马直逼不远处的七孔桥。“抛备用锚!”处变不惊的船老板站立船头,指挥道。
“嗯。”船夫的回声干净利索。
“砰”的一声,新锚抛向蒸水河,溅起的浪花几米高。银沙细石的河床,新锚勾不住,随流下移,桥墩近在咫尺!突然,锚绳被拉得笔直,像被大鱼咬了钩的钓绳。站在船边的船夫被巨大的惯性重重地摔进河里,“水上漂”的船夫一个翻身,露出水面,马上抓紧锚绳,他一个“溺劲子”钻进河里,顺着锚绳摸索,许久才浮出水面,兴奋地向大家招手:“锚,深深地勾住大树了。”
“清花湾里有神灵”的消息不胫而走,沿着蒸水河传遍三湘四水。
那年,捞沙船将这棵大树打捞上岸,放在清花湾畔,供人参观。某夜,月黑风高,几辆货车偷偷地溜进了熟睡的新桥,分段锯乌木。发动机声还是惊醒了村民,货车仓惶逃离,仅留下这段阴沉木。
钦华同志上任的“第一把火”,就是给这段乌木扎两条“腰带”,还树起了摄像头。来清花湾的游客都会在这段乌木上摸一摸,再合个影。
我在省博物馆见过大型的乌木棺椁:三层楼高,乌黑深邃,溜光。保护辛追夫人千年不腐。
瓜果香
清花湾产瓜果,西瓜皮薄瓤红,甘甜多汁;香瓜皮脆肉厚,脆爽可口。户户善种植,夏育瓜果,冬种菜。时有生鲜冷冻车到家门口收购。冬季,清花湾里的大白菜、水萝卜,仍是绿油油的一片。夏日炎炎,西瓜、香瓜躺在良田里享受“阳光浴”。
走进瓜地,满眼的绿,仿佛置身内蒙大草原。一排排的大西瓜,或深绿发黑,或翠绿带绒;一个个甜香瓜,或嫩黄,或肚白;它们掩映于藤叶之中,若隐若现,仿佛一个个可爱的“瓜宝宝”在和你捉迷藏。蹲下身,逮住一个绿皮西瓜,拂拭蒂旁绒毛露珠,轻轻地、有节奏地拍拍它,“卟卟卟”“卟卟卟”,仿佛在擦掉久睡宝宝的口水,轻声地叫,“起床了”“起床了”。
摘个香瓜,掰成两半,果肉莹莹透亮如美玉。咬一口,碧水四溢,浓甜的汁简直要粘住你的唇。车上放几个带着花叶的香瓜,香气弥漫整个车厢,引来几只小蜜蜂在车窗外飞舞。闭上眼,躺会儿,像是躺在开满鲜花的园子。此刻,“丝竹乱耳”“案牍劳形”之烦无影无踪,“五柳先生”的“此中真意”,让你体会得淋漓尽致。
凌奉云赞叹道,在新桥村,灭虫靠灯引诱,施肥用有机,瓜果全是绿色的!
七月初,带娃研学石鼓书院。出门,见路边满车的大西瓜,上前挑选。卖瓜人一刀切出两轮红日,数刀切出几片半月。吃一口,酷暑顿消。老板,这瓜哪产的?他笑着望着敲着“卟卟”响的西瓜,大声答:清花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