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小强
我一直念想着去大美西北一游,这次终于成行。大巴驶出兰州城不久,导游便提醒大家,即将进入无人区。作为一个生活在山清水秀环境中的南方人,我对无人区是没有什么概念的。面对车窗前一晃而过的地形地貌,我顿生一丝莫名的感叹。一望无际的荒原,寸草不生,人迹罕至。灰暗天空下的荒漠,给人烙下荒凉的记忆,仿佛置身外太空的星球,时光停滞。
车窗外,时而艳阳高照,灼人双眼,时而风沙四起,遮天蔽日,让人感到寒冷、干热在轮换交替。高原缺氧让人昏昏欲睡,此时的我精神状态尚好,脑海中不时涌出几句边塞诗句:“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西出阳关无故人”“春风不度玉门关”。我还想着快快看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丽景色。有了这个意念,我便不断鼓励自己,穿越无人区,就能开启一段绝美的寻梦之旅,以了却儿时“西游记”的梦想。
车行数小时后,终于穿越了广袤的无人区,抵达一个名叫“栘部落”的藏民聚居点。下车环顾四野,这里的风景真的很美,湛蓝的天上挂着几朵白云,一望无垠的草原与天边相连,成群牛羊在悠然地吃着嫩草,马儿在恣意地奔跑。一条高山雪水聚成的小溪蜿蜒在草原上流淌,金色的阳光洒在草原上,洒在终年不化的山顶雪原上,欣赏着这幅美景,升华了我对“人若如初初若世,天地我心空灵境”的理解。
“扎西德勒!”几位卓玛捧着洁白的哈达款款而来,为我们献上哈达,合掌祝福,一时间便让我们感受到藏族同胞的淳朴热情。我忙用刚学会的藏文敬语合掌躬身致以回礼。我们一行人在一位中年卓玛的引导下,来到她的藏房。进门便闻到幽幽的藏香。藏房面积约60平米,四面墙上挂满了精美的藏毯和唐卡,地下和桌凳上都铺着藏垫,房子中间放置了一个铝合金灶台,茶几和矮凳围成一圈。我想,这个房间应是专门会客吃饭的地方。卓玛落落大方地请客人随便坐,不一会便端出用银碗盛上的酥油茶和藏族特色小食品,让大家品尝。看着她忙碌的身影,我更期待她给我们讲讲藏民族的风土人情。忙完后,她款款走到房中间,这时我才有机会端详她。她身着一件绿黑相间的藏袍,脖子上佩戴着绿松石和天珠项链,手腕上缠着蜜蜡珠串,腰间系着寸余宽的藏银腰带,胸前别着一枚党徽。高挑的个子,端庄圆润的脸庞,双眼发出祥和的光。卓玛给我们行了一个藏礼,然后微笑望着我们,开始讲述藏民族的宗教信仰、生活习俗、游牧劳作,直到介绍自己的家庭情况。她讲完了,我们之间心的距离也更近了。
我向她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你家供奉的是毛主席的画像?”听完我的提问,她眼神一亮,语气深情地说:“我家在解放前世代为奴,受尽压迫,是毛主席让我们农奴翻身得解放,还派来‘金珠玛米’给我们送粮、送被、送医、送药,让我们成为了主人。现在各级政府和各民族兄弟都来帮扶我们,改变了我们贫穷落后的境况,让我们一步步迈向了富裕的生活。毛主席就是我们心中大慈大德的活佛,所以我要供奉他老人家。”看着流下感激泪水的卓玛,我的眼睛也湿润了。
临别时,我将早就准备好的“红包钱”送给卓玛。她激动地说:“钱在藏区用不了多少的,大多都捐了去盖学校、盖医疗站、盖养老院,捐钱人的功德都记在藏民们的心里。”我还能说什么呢?草原的夕阳照在了她的身上,照出了她一身的华丽,而我以为在这华丽中最耀眼的是那枚佩在她胸前的党徽。
此时此刻,我深深感受到,卓玛表现出来的真情、温婉、善良和坚毅的气质就是藏民族的精神内核。我真正体会到:此次西北之旅是一次净化心灵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