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面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3年06月05日 星期一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答好“诚信高考”这道必答题

  ■李英锋

  2023年高考临近,广大考生正在积极调整状态、从容有序备考,而一些不法分子却受经济利益驱使散布涉考虚假信息、贩卖制造焦虑,甚至实施诈骗、诱导考生考试作弊,严重扰乱考试招生秩序。为此,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结合近年来出现的一些典型案例,郑重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务必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做到诚信考试。

  高考作弊,后果严重。教育部发布的这些典型案例包括高考考生组织作弊、违规携带手机进入考场拍摄试卷传至QQ群寻求答案以及大学生替考等多项作弊内容,覆盖面很广,代表性很强。在高考前夕,教育部结合高考作弊典型案例给出的追责法律依据和提醒对考生、家长以及其他可能参与作弊的机构、人员具有很强的震慑、警示、教育意义。

  高考是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路径,是个人上升、发展、实现梦想的关键通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只有诚信参考才能检验和体现考生的真实实力,才能保障高考公平。作弊行为亵渎了考试诚信,戕害了高考公平,踩踏了法律底线。

  高考是法律规定的国家教育考试,法律确立了对高考作弊“零容忍”的态度。近年来,有个别人在高考考场抱着侥幸心理作弊,以身试法,均付出了应有的法律代价,教训深刻。今年,全国各地都把防高考作弊纳入了高考安全的范畴,出台了更严的安检措施,设置了两道甚至三道安检关口,并辅以考场视频录像集中回放审看等事后监督措施,扎牢了反作弊安全网。显然,高考作弊的难度极大,成功率极低,而作弊被抓的概率则极高。高考作弊行为露馅后,作弊人员就留下了诚信污点、法律污点,不仅会输了考试,还可能会输掉人生。

  教育部门、学校以及相关部门要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考生、家长以及在校大学生等重点人群的反作弊教育,让他们了解高考安检规则,看清高考作弊的危害性和负面后果,教育引导他们摒弃作弊投机心理,远离作弊,诚信参考。考生及其家长一定要算好作弊的“责任账”,恪守法律底线,从内心增强对作弊的抵制意识。公安、教育等部门则要利用“智能+人工”的方式加大对高考作弊的拦截、查处力度,堵住作弊的漏洞,不给作弊者留空间,形成打击震慑高考作弊的强大气场,并联合相关网络平台全面屏蔽、清理有关贩卖制造高考焦虑、诱导考生作弊、扰乱考试招生秩序的虚假信息、诈骗信息或其他违法信息,封限违法违规账号,减少或消除违法信息对高考的不良干扰,为高考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

  分数诚可贵,诚信价更高。高考考的既是文化知识,也是诚信意识和法律意识。相关各方应不断凝聚共识,共担责任,形成合力,答好“诚信高考”这道必答题,也为社会诚信建设加上关键分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世 相 浅 见
答好“诚信高考”这道必答题
设置互救奖励资金,无损价值底色
科普视频大有可为
“儿童食品”标签不能随便贴
衡阳晚报版面四A04答好“诚信高考”这道必答题 2023-06-05 2 2023年06月0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