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莹鑫
近日,一档视频网站的说唱综艺节目吸引了不少关注。其中,一首名为《临时抱佛脚》的歌曲因在PK赛中胜出,在网络当中引起了不小的争议:有网友认为,整首歌曲不过是“临时抱佛脚”一词的堆砌,如同流水账般记录的歌词实在是毫无美感;也有网友认为,歌曲节奏旋律抓耳,“临时抱佛脚”的不断重复,让整体有记忆点。
不可否认,网络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音乐的制作:作品的发布门槛降低,创作成本也低,人人都可以作词作曲。事物的发展具有两面性,也正是纷繁的网络环境,让部分创作者只为追求流量和利益,反而忘记了沉下心来,单纯地做音乐。当下,“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在文艺创作当中越来越普遍,这也就是为什么在这个“全民参与”的时代,理应有更多的音乐作品被发现,然而近年来真正被大众所记住的优质作品却屈指可数。
说唱作为我国近年来兴起的一种音乐表演形式,在年轻一代中广受欢迎。对于华语乐坛而言,说唱无疑是一股新鲜力量。但其作品应具有新的思考,而不是临时抱佛脚地创作内容,使内容仅仅流于表面。显然,当下说唱发展有把“蛋糕做大”的目标和决心,却没有与受众产生深度的情感共鸣,那么,何来支撑的基础保障呢?说唱音乐又能走多远呢?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公众对于精神文明的追求越来越高,人们需要优秀的文艺作品来对快节奏的生活进行有效调剂。不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文艺作品创作都需要与人民紧密相连,这离不开创作者在生活中对各方面的积累以及相关技能的提升,临时抱佛脚的创作行为不可取,也行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