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先任
国家网信办近期开展“清朗·规范重点流量环节网络传播秩序”专项行动。4月6日以来,各网站平台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严格开展自查清理工作。截至目前,集中清理仿冒新闻单位、新闻主播账号10.7万个,清理虚假新闻信息83.5万条。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国网民规模也越来越庞大,各类自媒体账号也在加速增长。数据显示,自2014年起自媒体行业从业者人数迎来大幅增长,到2021年,我国全职从事自媒体的人数达到了370万人,一共有970万人在从事自媒体行业。自媒体账号数量越来越庞大,从事自媒体行业的人越来越多,也给网络治理带来了更大挑战。
这个“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是网络繁荣的力证,但也带来了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如有的账号假冒新闻媒体或其他权威机构官方账号信息,发布虚假新闻,造谣、传谣,误导网民,吸人眼球,获取流量,进行虚假营销炒作,或达到其他不可告人的目的;还有卖惨、恶搞、虐待等视频;有利用未成年人牟利的直播、短视频……像一些仿冒“新闻主播”在网络上招摇撞骗、兴风作浪,骗取流量、骗取信任,甚至成了捏造谣言并进行传播的“大喇叭”,扰乱网络舆论秩序。
而一些网络平台对于自媒体乱象疏于管理,甚至采取纵容的态度。这也是因为一些网络平台“唯流量是举”,把用户与流量划上等号,一心只想做大“用户流量池”,忽视了对自媒体账号的管理。事实是,与其讨好流量不如提高质量,对自媒体账号严格管理,才有利于平台健康发展、长远发展。
开展从严整治自媒体乱象专项行动,强化自媒体监管,尤显必要。此次中央网信办开展专项行动,比如要求打击自媒体发布传播谣言信息、有害信息和虚假消息;取缔假冒仿冒官方机构、新闻媒体和特定人员的自媒体等。这些措施都是有的放矢,就是要戳穿仿冒“新闻主播”的马甲,让他们再难以兴风作浪。
网络虚假新闻现象,早已成了网络顽疾,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能完全清除也并非一日之功。所以,既要开展专项行动,还要防范治理变成一阵风,要能建立常态化长效化的治理机制。要根治自媒体乱象,既要打好攻坚战,也要打好持久战,要实现长效治理。
每位网民都要依法依规上网,要正确发声,不能乱用“麦克风”,要为自己在网络上的行为负责。既要保护网民的合法权利,也要促使他们恪守行为边界。莫让仿冒“新闻主播”再把网络舆论的水搅浑。规范管理自媒体账号,加强自媒体监管,管好自媒体这一“麦克风”,让不法分子再难披着“新闻主播”的外衣去“招摇撞骗”,让网络平台不再“藏污纳垢”,织牢织密“监管网”,才能更好推进网络生态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