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齐超
近日,某二手交易平台上涌现了不少“代考察”“代奔现”“代恋爱”的服务小广告,这些发帖人自称“网络奔现师”,律师表示,网恋奔现师的服务行为可能存在风险。
市场的供需侧都是灵敏的,服务于网恋的“网络奔现师”,就这样应运而生。显然,所谓的“网络奔现师”,就是以外卖、跑腿、快递员的身份,代替你奔赴恋爱现场,“实地考察”网恋对象,帮你把关对方较真实的身高、年龄、颜值,避免线下见面落差太大的尴尬。有的“网络奔现师”甚至可以帮你谈恋爱。
那些“网络奔现师”们在网络平台打出“你网恋,我奔现”的广告,吸引了一些需求者下单。事实上,也的确有一些成功的案例。然而,是不是真能双赢?还不能确定。毕竟,我们不能忽略这桩“生意”背后的第三者——被秘密考察的恋爱一方。
首先,下单考察网恋对象,需要向“网络奔现师”提供对方的照片、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等信息,这可能会导致公民的信息泄露。而且,偷拍他人则可能涉嫌侵犯肖像权,这也与法律法规相抵触。
其次,两个人网恋,如果大家都带着结婚的诚意,就会向对方开诚布公,去掉美颜,关闭滤镜,让对方认识真实的自己。偷偷的找“代看”考察对方,做出利己的选择,必然让对方心存芥蒂,乃至心生反感,耿耿于怀,失去信任,最终导致分手。
棋走一步错。看似双赢的“网络奔现师”服务,有可能弄巧成拙。因此,“网络奔现师”和需求者都应好自为之,三思而行。另外,既然这种服务游走在法律的边沿,还违背公序良俗,那么,网络平台也有必要进行规范和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