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元鹏
近日,北京消费者协会发布《2022年北京旅游消费体验调查报告》。报告显示,该市消协已连续七年开展北京旅游消费市场体验式调查,近年来体验调查的关键指标方面稳步上升。但消费者问卷调查显示,通过直播带货或社交媒体购买旅游产品的被访者中,有近三分之一发生了消费问题,新型旅游消费形式亟待规范管理。
这里重点需要说的就是“直播带货销售旅游产品”的问题。本来只是“一条乡村的河道”却说成了是名山大川,本来只是“一座普普通通的稻田地”却说成了是特色乡村。以至于很多游客在“身临其境”之后大呼“我是被短视频骗来的”。
受到了疫情的影响,景区游客减少,游客减少收益就会减少。为了应对疫情对旅游的影响,不少地方都选择了“直播带货”的方式,推介旅游线路、旅游景点。有的景区甚至想到了“网红带货”等方式。应该说,新时代的旅游与新载体的融合发展是一大趋势。然而,遗憾的是这种带货方式却变了味。
宣传推介景区、景点,是需要做的事情。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做到“实话实说”,必须做到“诚信经营”,而不是为了吸引游客而欺骗游客、误导游客。需要知道的是,对于景区的发展而言,消费者的幸福旅程、快乐旅程、真实感受才是最重要的,依靠虚假宣传获取的只是一时半刻的利益,久而久之就会变成“再也不想去的景区”。景区推介,请多些诚信理念。直播带货销售旅游产品,不要“滤镜”少些“美颜”,“素颜上阵”才能俘获消费者的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