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晚报讯(文/图 全媒体记者 罗文鹏)清除杂乱的灌木,迁移电线杆,安装防护网、木栈道,埋没荒野的文物遗址重现“生机”……记者从衡州窑管理处了解到,位于珠晖区的衡州窑保护修缮(一期)主体工程完工,已进入项目扫尾阶段,承载着千余年辉煌历史的文物遗址正成为湘江边的一道美丽风景。
衡州窑主要位于珠晖区东阳渡街道和茶山坳镇,分布范围延绵湘江两岸10余公里,年代在中晚唐至两宋时期,规模庞大,影响深远,系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加强衡州窑的本体保护,市文物部门编制了《衡州窑本体保护修缮(一期)工程项目计划书》和《衡州窑本体保护修缮(一期)工程勘察设计方案》,分别经国家文物局和省文物局批复同意,2020年11月工程正式施工。
项目一期位于珠晖区茶山坳镇皇田村之衡州窑——衡阳窑址1号窑堆至3号窑堆,金甲社区之衡州窑——衡阳窑址19号窑堆。其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清理窑堆上的灌木和杂草、生活垃圾等,培土修整地面;迁移窑堆上的电线杆,修补残存窑堆和陡坡、填堵盗挖坑洞;安装钢丝防护网、界桩、木栈道、木栏杆等。
截止到2022年10月,衡州窑本体保护修缮(一期)主体工程已完工,目前正进行项目扫尾。整个工程共清理窑堆上的灌木、杂草约2.64万平方米,培土整地260立方米;迁移窑堆上的电线杆5根,修补残存窑堆、填堵坑洞360余立方米,修补陡坡1500立方米;安装钢丝防护网约3000平方米、木栈道940余平方米、木栏杆1000平方米。
据衡州窑管理处负责人陈默介绍,衡州窑本体保护修缮(一期)工程竣工后,下一步将开展衡州窑的考古调勘工作,进一步探明各窑堆边界及其附属设施,为衡州窑本体保护修缮二期工程的开展提供科学详细的基础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