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功
谷爱凌声名鹊起。
那是因为北京冬奥。
强手如林,每一枚金牌都浸泡着汗水,是高手的过招,来之不易。
谷爱凌夺首金时,同样充满着挑战。
前两跳,她已经排名第三。只要第三跳发挥正常,获奖毫无悬念。
电光火石之间,她却在第三跳时选择了反向1620动作。
此一跳,如成功,完全有实力碾压对手,傲视群雄,夺得金牌。
但是,如果失败了呢?就有可能不能获奖。而且,还有可能受伤。
成败就在一瞬间,谁都没有把握。
怎么看都有点像赌博。
有这个必要吗?
这就是谷爱凌与别人的不同。她太想跳这个动作,就是要享受这个充满挑战,充满风险的过程,要的就是这心跳的感觉。当然,她也想证明自已的与众不同。
但她毕竟还小,也很尊重她的母亲。于是给母亲打电话,告诉这一决定。
可想而知,得到的当然是反对,原因很简单:怕危险,有担心。
这是任何一个当母亲的本能,换了谁都有可能是这样的态度。
谷爱凌不干了,直接亮明态度:“妈妈,我不是在问您,我是告诉您!”
你看看,这“问”是征求意见,这“告诉”是通知。
没有商量的余地,反对无效。
这女儿对母亲的这种作法,谁能平静地接受?通常会十分恼火:这还得了!不知道母亲都是为了女儿好吗?而谷爱凌的母亲并没有这样做。担心归担心,冷静下来后,却不再去阻止。尊重女儿的选择。
于是,就有了谷爱凌精彩的第三跳。
于是,跳出了石破天惊。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谷爱凌之所以能以这种态度跟母亲说话,能随心所欲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是因为在她成长的过程中,妈妈从不控制她的想法,充分尊重她的意愿,母亲只有陪伴、引导,让她释放天性,享受生活。正因为这样,母女才有如此友好的互动。
这种关系是建立在平等的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基础之上,并不因为是母女而不同。
优秀母亲的得体,营造了优秀女儿成长的良好环境,也塑造了她的健全人格,独立个性。至少这一回,作为母亲,她完全有权力阻止女儿这样去冒险,而且有“为你好”的充足理由。那样,就没有谷爱凌这完美的第三跳,金牌可能失之交臂。
但,这只是“别人的母亲”。
这世上,有种伤害叫“为你好”。
自己的母亲遇到这种事,就可能会不顾一切,不择手段去阻止:是生命重要还是金牌重要?
你上什么学校,学什么专业,选择什么职业,处什么对象,人生的道路怎么走,都帮你想到了,规划好了,要听,必须听。至于你过得怎么样,那是你的事。多少孩子不得不放弃自己的选择,把痛苦埋在心底。如同放飞的风筝,那线还紧紧地拽在母亲的手里。从小到大听得最多的一句“为你好”,要听话。
还有这样的“母亲”,如果是领导,就会要求你要怎样,不能怎样。你如果那样了,就会要求这样。当然,也是“为你好”“不听领导言,吃亏在眼前”。稍有微辞,就可能寸步难行。
这样的“母亲”,有时候还可能是朋友,是亲戚,是同事,甚至与你毫无瓜葛,都有可能以“为你好”的名义影响你、规劝你、制止你、帮助你,有时候吃了哑巴亏,只能打脱牙齿和血吞。
“都是为你好”,耳熟能详,无处不在。
听起来亲切,做起来难受。
这句话,有人习惯了张口即来,逢事必说,有事必做。
有的是因为地位权力的不对等。
比如长辈、上级等,居高临下。有权力,有责任,也有义务,应该而必须这样。
有的是以过来人自居,自以为阅历深、见识广。“走的路比你过的桥还多”,以过往说事,以经验作底。
有的是以热心、关心的名义出现。习惯了为别人做主,动辄指指点点,在别人生活里横插一杠子。
有的纯粹是因为一种习惯,好像不管别人的事就不舒服。
当然,不管怎样“都是为你好”,有的的确是出于好心。比如,“可怜天下父母心”。要相信,这种“为你好”,是真的“为你好”。但是,不排除有的是打着“为你好”的幌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把你卖了,还得让你数钱。
有人作过调查,“都是为你好”,是令人很反感的一句话。因为这样就轻易侵犯别人自主权,伤害别人的自尊心,违背自已的意志。说白了,是站在自身的角度,自以为是,干涉别人的生活。
任何人都没这个权力,越俎代庖去规划别人的人生,完全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就是自己的父母,也不应该代表子女擅自做主。“你不是我,你不会懂”。社会是现实的,有些悲剧其实是因为“都是为你好”引起的。
比如,损毁人际关系,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亲友关系,甚至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你会为“不领情”而气愤,他会为“吃了亏”而恼火。反目为仇会撕破脸皮。
比如,坏了别人好事,甚至有可能耽误别人一生,比如事业、爱情、家庭、生活。如谷爱凌母亲好歹不让谷爱凌第三跳,安全是安全了,那还有后来的结果吗?许多事都是被兴趣、感觉牵引的,不管以什么名义去剥夺、侵蚀,有可能影响到别人,因而改变了人生轨迹,完全不是他所要的。找不到感觉,幸福何在,尊严何存?
有种尊重,是让人选择,给人自由。
一个人有了选择,就有了空间,有了自由。
“都是为你好”,有时候其实是一个套、一个陷阱,把人套牢。
所以,要习惯放下渡人情结,尊重他人选择。
少操别人的心。尤其不要动辄找借口去操别人的心。
谷爱凌的母亲当然好。
收回羡慕的目光,因为那是别人的母亲。
都在想倘若自已的“母亲”如别人的“母亲”,该有多好。
其实当一个好“母亲”也不难,无非就是多善解人意,多一点理解,多一份尊重,少点控制欲。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太多的在乎有时可能成为“孩子”的累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