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志明
在上海南京路步行街,露天集市吸引大批消费者前来光顾;在南昌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观众驻足观看民俗文化表演;在重庆洪崖洞景区,热辣翻滚的火锅是游客难以忘怀的“舌尖”美味……当前,各地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积极发展夜间经济,丰富了百姓生活,增添了城市活力。
夜间经济主要指当天18时到次日清晨6时发生的各种经营消费活动,是城市活力的风向标,也是城市消费的“新蓝海”。目前看,各地夜间经济仍处于起步阶段,距离高质量发展尚有差距。从供给端来看,有些地方盲目跟风,存在同质化、低水平建设的情况;有些地方也推出相关项目,但配套的监管和服务却没有跟上。从需求端来看,一方面,“千人千面”的差异化需求并未得到有效满足;另一方面,一些制约夜间消费潜力的隐忧依然存在,比如往返交通是否方便、深夜出行回家是否安全、商圈的停车位是否充足等。
发展夜间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协调公安、交通、消防、城管等部门完善夜间交通、安全、环境等配套措施,以良好的保障服务提高居民夜间消费的便利度、活跃度和安全性。有关市场主体也应加快产品创新,拓展消费场景,繁荣夜间文化演出市场,激发更多消费热点,推动夜间经济向富有人文内涵、彰显城市底蕴的方向发展。此外,还要加强政策扶持,优化营商环境,增强企业经营活力。
推动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考验着一座城市的综合管理能力和管理智慧,需要久久为功。相信通过多方协同、合作治理,促进夜间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和保障系统将加快构筑起来,推动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