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许 珂 实习生 罗林丽
本报讯 8月29日,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上半年,我市粮食生产农机化水平明显提高,共有38万台套(含排灌设备)各类农机具投入粮食生产。全市早中晚稻机耕面积约638万亩,机耕率达97.64%;机插机抛面积294万亩,机械栽植率达44.9%。
今年以来,全市农业农村部门围绕“粮食生产”目标,聚焦主责主线,做到生产计划早安排、技术推广早部署、增产措施早落实、技术服务早行动。其中,加大机具和作业补贴力度。今年,我市共有衡南县、衡阳县、衡山县、衡东县和常宁市5个县(市)被列为机插机抛作业试点县,省财政对每个试点县实施作业补贴资金200万元。试点县作业补贴面积实行北斗数据平台监控,明确要求每个县(市)机抛面积达1.5万亩以上。为确保项目顺利完成,各县(市)还出台了《机抛作业补贴试点县项目实施方案》,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为全力推广我市水稻机械化抛秧技术,全市今年来共举办各种形式的农机技术培训和现场演示60余期,内容覆盖机插、机抛、机防等各个环节,共计培训农机手6000余人。2020年,衡南县和衡阳县分别被列入省级深施肥和深翻耕试点项目县。在两个项目县的示范带领下,全市共推广机械化深施肥装置352台,完成同步深施肥面积11.1837万亩;共推广机械化深施肥设备94台,完成深翻耕面积8.6154万亩。
今年上半年,全市新推广插秧机151台、抛秧机126台。全市水稻机械化栽植机械达3852台,其中插秧机达3665台、抛秧机187台。粮食生产农机化水平特别是机插机抛环节较上年有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