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政部相关负责人日前提到,“十四五”期间,中国将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制定入职补贴、积分落户、免费培训、定向培养和工龄补贴等优惠政策。到2022年年底,培养培训200万名养老护理员。
点评:近年来,为破解老年护理人员短缺难题,各地方及有关部门持续进行探索,出台不少扶持政策,覆盖多个方面。不过,就老年长期照护需求快速增加的大背景而言,还需从降低老年护理工作压力、提升照护效率、改进管理效能等方面着手和发力。而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及养老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在这些问题上带来新的可能性。尽管面临一些质疑和挑战,值得指出的是,数字化转型仍是养老服务发展应坚持和明确的方向。它的根本目的并非完全替代人,而是帮助人:让老年长期照护过程更具可持续性、让养老护理人员能更加从容地提供个性化和有温度的照护服务。这也正是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2.近日,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举办了一场颇为特殊的毕业典礼,参加者有应届毕业生,也有去年的“老毕业生”。去年因为疫情,毕业生们无法到校参加毕业典礼。为此,该学院院长去年便承诺,欢迎他们明年再回来,弥补这个“遗憾”。如今,诺言兑现,有596名往届毕业生从全国各地赶回了母校。
点评:母校会是毕业生们一生的牵挂。而能让毕业生们不留遗憾地离开母校,也是为他们的一段学校生活画上完美句点。无论是已经踏进社会,还是即将走出校门的毕业生们,有了母校给予的关爱与力量,相信他们,在未来的路上一定能走得更加坚定和勇敢。
3.近日,石家庄市美容美发行业召开一届二次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行业首轮集体合同和工资专项集体合同,确定业内职工收入增长5%和8个重点岗位的工资标准。听到这个消息,本来打算回东北老家的发型师张先生决定留下来,他说:“现在生活压力大,哪里工资发放和增长有保证,我就在哪里发展。”
点评:近年来,不少地方的工会组织积极参与、指导相关行业的集体协商,为劳动者出头、说话、争权、撑腰,真正发挥了劳动者“娘家人”的作用,也进一步巩固和拓展了工会职责,增强了工会的公信力。当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行业集体协商在一些地方还是新生事物,甚至还是空白点、薄弱环节。各地工会组织应积极发展行业性工会联合会,进一步增强行业集体协商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丰富行业集体协商的手段,扩大行业集体协商的覆盖面,用好行业集体协商法律武器,为劳动者签订集体合同提供最坚强的后盾。
(综合新华网、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