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航
6月23日,媒体调查发现,多地片仔癀限购甚至脱销,线上线下一药难求。如此火爆的购买热潮致使本就单粒仅重3克,售价却高达590元的片仔癀线上价格水涨船高。不少电商平台片仔癀售价高达900元至1500元一粒,价格涨了1到2倍。让人不禁想问,一药难求的片仔癀究竟是何方神圣?被炒至千元一粒,难道不虚吗?
据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官网介绍,功能主治为“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消肿止痛”的片仔癀拥有国家绝密配方,处方和工艺受国家保护,其主要成分含有牛黄、麝香、三七、蛇胆等。药品原材料本身较贵且呈上涨趋势,再加上产品属于独家拥有,片仔癀零售价在16年间从325元/粒升至590元/粒,提价幅度81.54%。
要说原先的涨价还算是属于市场这双无形的手自行调节,那眼下一药难求、价格虚高的局面,则与消费者的不理性和投机者的炒作不无关系。
本是用于治疗热毒的处方药,却被追捧出“治疗肝炎”“中国特效抗菌素”和“永不过期”的网传神奇疗效。更有消费者将其视为具有保健功效的礼品礼尚往来,导致了一些投机者抢购片仔癀坐等涨价,再抛售之后赚取中间暴利。在“越涨越买,越买越涨”的怪象中,只见中间商和商家坐收渔利,而真正有需求的病人却只能望“药”兴叹。
药品是用来治病的,断不该拿来炒作。药品关系到患者健康,一旦被赋予炒作赚钱的属性,就必然会偏离治病救人的本质功能。当病人需要付出额外的成本买药,甚至面临买不到药的困境时,其危害性可想而知。因此,面对片仔癀被炒爆的畸形现状,必须给不理性的市场降降虚火了!
让片仔癀回归理性销售,首先还是要靠消费者理性消费。不管被吹捧得有多神奇,片仔癀作为处方药,都无法摆脱其药品属性。是药三分毒,又岂能随意服用。更何况作为处方药,必然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对症施药,开具处方,用法用量也需要谨遵医嘱。若盲目将其视为包治百病的“万能神药”和保健食品,或许会有反向的效果。
要想让片仔癀摆脱炒作赚钱的属性,回归药品公益属性,需要市场监管部门有所作为,遏制药价炒作,加强线上线下销售管理。对于哄抬药价、扰乱市场秩序的不法行为,更要坚决重拳出击,依法从严处罚。此外,既然片仔癀作为处方药,就必然需要严格按照处方药管理办法凭处方购买。因此,对于不按规矩出牌,随意销售片仔癀的药店、电商平台必须当罚就罚。严把销售关,让药品保持合理的价格,才能真正让它们流向有需要的病患手中,发挥其治病救人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