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面十五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06月24日 星期四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急救知识如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话   枚

  近日两则与急救知识相关的新闻引发关注。

  一则是,在广东深圳一核酸检测点,医生王新园遇到一个被食物卡住气管而窒息的小孩。王新园用海姆立克法进行抢救,清理出了米粒和瘦肉块,孩子获救了。

  一则是,在欧洲杯B组丹麦对阵芬兰的比赛中,丹麦球员埃里克森突然晕厥倒地。队医迅速入场,对他进行了心肺复苏和AED除颤。经过抢救,使其情况稳定下来。

  两起突发事件,由于都有医生在附近,患者得到了及时的救治,方能有惊无险。但我们不能指望在所有类似危险情况中都有医生随时待命,那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这就凸显出急救知识和技能普及的重要性。

  虽然急救关乎每个人的生命安全已经成为共识,但是“知道”和“做到”之间还有很大距离。急救知识要想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首先需要破除三种认识误区。

  第一种,用不到。有人认为,自己大概率一辈子也遇不到需要急救的场景,学了也派不上用场,把急救知识看做医护人员的“专利”。有备才能无患,汽车的安全气囊绝大部分永远也用不上,但也要装上,风险意识不可无,急救知识也是,“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懂急救的人多了,我们生活的环境就更加安全了,利他也利己,何乐而不为?

  第二种,怕惹麻烦。有的人觉得进行急救意味着承担责任,成功自然皆大欢喜,若失败是否会给自己摊上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针对“不敢救”的顾虑,法律已有安排——《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84条明确,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第三种,没地儿学。虽然有的人意识到急救的重要性,但是不知道去哪学、跟谁学。虽然当前互联网非常发达,但网络信息泥沙俱下,真伪难辨,从信息的汪洋大海中打捞正确有效的急救知识并非易事。而且急救技能不能纸上谈兵,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动作要领。去哪学?谁来教?这些问题不解决,急救知识的普及就是空谈。

  事实上,医疗机构和医务工作者对普及急救知识、培训急救技能一直抱有很高的热情,也做了不少有益的探索。然而从整体看,想单凭一些医疗机构和医务工作者自发、偶然、零散的活动,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当前的局面。

  因此,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是一套系统工程,既需要为供需双方搭建沟通的桥梁,形成多层次、覆盖广、常态化、有制度保障的急救学习培训机制,也需要社会多方齐努力,营造良好的急救学习氛围。

  去年8月,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教育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红十字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针对青少年积极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把学生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特别是心肺复苏纳入教育内容。从学生抓起,开了一个好头,希望全社会行动起来,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推动中国的急救事业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世 相 浅 见
急救知识如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切实减少“药箱里的浪费”
让“城市书房” 助力书香社会
让学生“放下笔看窗外”的课堂多多益善
衡阳晚报版面十五A15急救知识如何“飞入寻常百姓家” 2021-06-24 2 2021年06月2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