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航
说到差评,估计不少商家都会视之为“眼中钉”“肉中刺”,欲删之而后快。然而,也有人视差评如至宝,并利用它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据报道,福建安溪吴先生曾因投资失败欠下了巨额债务,2012年,他开网店创业卖起家乡的藤铁工艺家具。在创业过程中,因为一位客户的“差评”和改进意见,吴先生对马赛克桌椅前后改动了半个多月,结果调整后的桌椅一下子成为了爆款商品。吴先生也因此还清了债务,并将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基于差评做出改变,一步步更改设计、细化工艺,吴先生的成功看似偶然,实则必然。能听得进别人的批评,看到自己产品的不足并加以改正,用更加优质的商品获得市场的认可,这是商家和用户的双赢。一个通过“差评”提出建议,一个虚心接受改进产品,这才是差评机制存在的根本意义,也是商家和用户应有的良性互动。
店铺评价影响着用户的产品选择,决定着商家的流量、排序和推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越是如此,商家越要理性客观地看待差评。通过收集整合用户的投诉建议,进一步优化升级产品,不仅能确保产品立于不败之地,更有可能借此发现新的商机。虚心接受差评,痛定思痛,其实远比刷来的虚假好评更有价值和意义。
当然了,商家对恶意差评的顾虑也不能忽视,这就需要商家和电商平台共同努力,铲除恶意差评的滋生土壤。
总之,对待差评,不闻过则怒,也不曲意求删。理性对待,合理利用,借差评完善产品,从差评中发现商机,才能利他终利己,最终实现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