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面十一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湖南省衡阳市:~~~全国多地切实提升党史专题宣讲效果
何叔衡:~~~
邓恩铭:~~~
2021年05月07日 星期五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邓恩铭:
留下《诀别》诗鼓舞后继 高唱《国际歌》从容就义

  1931年4月5日,在山东省济南市纬八路侯家大院刑场,一名出生于贵州的水族青年身负镣铐,与其他20多名共产党员一起,高唱《国际歌》从容就义。

  这位青年名叫邓恩铭。1921年7月,邓恩铭赴上海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参与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这次大会上,年仅20岁的他是唯一的少数民族代表。

  邓恩铭,1901年出生于贵州省荔波县玉屏镇水浦村一户水族家庭。接受过新式教育的他,少年时就毅然告别家乡寻访救国真理。1918年,在山东的亲戚资助下,他考入济南省立第一中学,阅读进步刊物,开始接触并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

  五四运动爆发后,邓恩铭被选为学生自治会领导人兼出版部部长,主编校报,组织学生参加罢课运动。学生运动期间,他同济南省立第一师范的学生领袖王尽美一见如故,结为革命战友。

  1925年2月,邓恩铭与王尽美利用胶济铁路局上层发生内讧的时机,发动胶济铁路和四方机车厂工人举行全厂大罢工。五卅运动前后,他又组织领导了以青岛日商纱厂工人同盟大罢工为主的工人运动,历时3个多月,成为五卅运动的先导。

  1925年11月,山东地方委员会机关被敌人破坏,他被捕入狱,遭受残酷折磨。后因在狱中染上肺结核,经党组织多方营救,得以保外就医。

  参与革命斗争期间,邓恩铭的父母等亲属曾以定亲等名义劝阻他,他在家书中回复“儿主张既定,决不更改”,革命意志始终没有动摇过。

  大革命失败后,邓恩铭辗转山东各地,继续领导党组织开展斗争。1929年1月19日,他从淄博矿区返回济南,由于叛徒出卖,再次被捕入狱。面对酷刑折磨,他毫不动摇,在狱中还领导了两次绝食斗争,组织了两次越狱斗争,使部分同志得以脱险。1930年,邓恩铭在狱中写下遗作《诀别》:

  卅一年华转瞬间,壮志未酬奈何天;

  不惜惟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

  在荔波县城北的邓恩铭故居陈列馆内,共展出图片资料600余张,文物170余件(套),场景景观11处,完整展示了邓恩铭一生的事迹。每每有游客走到第三展厅看到他的《诀别》诗,都会驻足不前,有的听到讲解还流下眼泪。

  “虽然安装有语音图像导览,但我们仍外聘老、中、青兼职讲解队伍,要求专职讲解员每月不低于90次讲解。”邓恩铭故居管理所所长覃远健说,邓恩铭的一生是“追求真理、献身革命”的一生,激励着到访的每个人。

  如今,邓恩铭的家乡水浦村已告别贫困,依托荔波县红色旅游与世界自然遗产的优势,走上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旅游发展道路。

  邓恩铭的侄孙女、荔波县黎明关水族乡乡长邓庆梅说,在工作过的每个岗位上,她始终牢记“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家训,为“传承红色基因,建设绿色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据新华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以屋场“小平台”撑起 服务群众的“大舞台”
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
留下《诀别》诗鼓舞后继 高唱《国际歌》从容就义
衡阳晚报版面十一A11留下《诀别》诗鼓舞后继 高唱《国际歌》从容就义 2021-05-07 2 2021年05月0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