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25日通报,4月24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3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上海9例,福建3例,天津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2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均在上海)。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10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973人,重症病例与前一日持平。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262例(其中重症病例4例),现有疑似病例6例。累计确诊病例5590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5328例,无死亡病例。
黑龙江省望奎县发现1例复阳人员
黑龙江省绥化市望奎县委宣传部25日发布消息,24日,望奎县对核酸检测阳性康复人员健康管理过程中,主动筛查发现1例复阳人员。同日,黑龙江省新增1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
该复阳人员2021年1月13日确诊为阳性病例,3月1日转为居家隔离观察,3月17日经专家研判解除居家隔离观察,并分别于3月29日、4月13日又进行两次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目前,该复阳人员正在望奎县人民医院进行隔离观察,无任何临床症状,血液分析和影像学均无改变。
筛查出复阳人员后,黑龙江省新冠疫情防控指挥部立即派出专家组到达望奎,指导望奎县对其进行流调,对排查出的31名密接者和次密接者,全部实行了集中隔离,并对密接者、次密接者及环境物表进行了核酸采样,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24日0—24时,黑龙江省新增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1例。
无症状感染者为女性,62岁。4月11日,乘坐IJ213次航班由日本东京成田机场至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入境后,机场海关对其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呈阴性,闭环转运至入境人员集中隔离宾馆。隔离期间于4月24日核酸检测呈阳性,经专家组诊断为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闭环转运至定点医院隔离观察。
杨晓明:中国研发的新冠疫苗“走在世界前列”
“中国举全国之力完成新冠疫苗研发”“不光速度上领先,质量上还好,走在世界前列”。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晓明在24日举行的第十九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深圳论坛”上说。
杨晓明表示,疫苗产业作为生物医药产业的一部分,是一个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才能不断发展的产业。中国疫苗创新经历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过程。疫苗创新是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创新疫苗研发存在时间漫长、投入高昂、成功率低三大核心难题。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国举全国之力,仅用98天,就快速研发出新冠灭活疫苗。目前,中国有10个进入III期临床试验的新冠疫苗,不仅数量多,而且技术路线比较完整,进展也快。并且,在全球范围内已经获得各地紧急使用批准的11个疫苗中,中国疫苗占5个,体现出中国在新冠疫苗研发上的领跑地位。
他说,中国新冠灭活疫苗不光走得快,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都很好,而且供应量很多。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新冠灭活疫苗目前已经在5个国家获批上市,62个国家获批使用。
杨晓明表示,近年来,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中国疫苗品种创新加快,除了新冠灭活疫苗外,重组戊肝疫苗、手足口病(EV71)疫苗、埃博拉疫苗等也是我国原创疫苗。全球疫苗品种覆盖感染性疾病约41种,中国能自产预防36种疾病的疫苗,是世界上为数不多能够依靠自身能力解决免疫供应和疫苗接种的国家之一。
研究显示孕妇感染新冠病毒会致更高健康风险
英国牛津大学23日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感染新冠病毒对怀孕女性和新生儿健康的影响比疫情初期预计的要大。
牛津大学学者领衔的这项研究基于对全球18个国家超过2100名怀孕女性的调查。研究团队对比分析了感染和没感染新冠病毒的怀孕女性的健康状况。相关研究结果已刊登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小儿科》上。
据团队介绍,怀孕期间感染新冠病毒的女性与没感染这一病毒的怀孕女性相比,出现妊娠并发症的概率要高50%以上,前者在怀孕期间和产后的死亡风险比后者高22倍,但总体来说,孕产妇死亡病例不多。
报告主要作者之一、牛津大学教授阿里斯·帕帕乔治乌说,孕期感染新冠病毒的产妇诞下的婴儿出现严重并发症的风险也比普通新生儿高近3倍。
报告另一位作者、牛津大学教授斯蒂芬·肯尼迪说,新的研究结果显示,新冠病毒对怀孕女性和新生儿的影响比疫情初期时所预计的要大,在采取防疫措施时,应该把这一因素考虑进去。